每逢经济下行,甚至只是关于下行的悲观气氛兴起之后,都会有企业裁员,即使在知名互联网公司里的上班族也难以幸免,尤其是2020年隔离期间,更是让人深刻意识到了,大多数人的命运其实是与企业栓在一起,不仅是工作需要我们,而且也是我们需要工作。生活总是有危机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往往到了经济形势不景气的轮回,人们才意识到积蓄存款和依靠网络赚钱力量的重要性。
我在做自媒体之前籍籍无名,不过凭借自己的职业履历和文案的技能,就算一直打工应该也会比较安稳。在OTC医药的公司做过文案兼策划,离开武汉准备北漂时,老东家希望我能担任文广总监,但我还是婉拒了,然后媳妇考上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生,我就在2012年一道去了北京,随后进入北大的校办企业做集团宣传主管,比做市场安逸了许多,顺便在那时候成了家。羞愧的是,激情在退却,于是读了一些还算深的书,还考上了外国哲学的研究生。但收入中断了,正好娃刚出生需要奶粉钱,我当时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危机。
彼时2014年年末,移动互联网势头如日中天,“互联网+”成为国民最爱的概念,在北京的地铁里看到几乎所有人都在低头看手机,手里拿着书感觉要被时代抛弃,我决定在读研究生之前,跳行到互联网行业从零做起。我最想学的是电商,去了一家电商创业公司做市场,还去过仓库码货,因经验不足,还是不被老板认可,在试用期就灰溜溜走人;后到了另一家O2O平台创业公司应聘做新媒体运营,被领导发现是一个能写文章的好手,我每天写新闻稿、撰写市场物料文案、整理官网的文字,运营微博和公众号,很是充实。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接触到自媒体。我写出的第一篇自媒体的科技评论文章就上了品途和亿欧的网站头条,给了我十足的信心。说来也是机缘巧合,因为公司请了一个KOL写文章,媒介按当时的流程,要让我校对一遍,其实我和媒介的工作没有交集,由于公司第一版简介是我写的,我对这家新公司的话术比较熟而已;后来我就手痒的大改了一番,媒介经理脸色不好看了,“好不容易从人家那里砍价到8K啊,你丫凭什么逞能!”其实我从心目觉得那篇文章对公司的商业模式理论有偏差,并且是把三个项目进行拼接。可能是当时O2O项目软文比较多,人家接的单子比较多,也没多大的心思来看这个项目,领导最终出于想上媒体发表,对我的修改并未完全采纳。
如果没有这一次触及灵魂的单篇文章的急剧对比,我可能不会熬夜去研究媒体中文章风格路数、观点,并站在行业角度整理逻辑结构,再想办法表达出符合公司利益的文章,我就这样连续写了5篇公司的软文,内部的流程审核之后分别发表在虎嗅、36kr、创业邦、投资界、亿欧、i黑马等媒体,给公司节省了4万多的公关预算。正是因为如此,老板得知我要去读研究生时,还允许让我坚持一边读研一边在公司兼职上班写软文,一个月给1万的工资,这帮助我度过了最艰难的转型岁月。想想当时如果不是去互联网行业,我依然会在策划的岗位上,重复昨日的轨迹,等待领导分配任务......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呢?
此后有人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启自媒体之路的,我脱口而出是2015年10月14日,也就是在那一天,我发表了第一篇互联网评论文章《O2O终将进化为全品类一站式服务平台》,这篇文章于我而言,更重要的意义是开启了写作范式上自我迭代,是“媒体化表达”和新的生存方式的个人起点。
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大约持续了大半年,我已是目前主流的互联网科技媒体的专栏作者。但是很快出现了写作的瓶颈,我最大的短板是没有互联网行业经验,但又想进入互联网圈,由于当时公司激烈频频的人事争斗,没有一个有互联网经验的人带我,我被老板安排到了一个边缘化的小屋子里工作,我一直很感激我的这任老板,没有在我读研一的时候把我开掉。
这段时间让我得到了两条朴素的原则:一是做自媒体可以很赚钱,但前提是你得在业内出名;出名途径就是写行业文章;二是自媒体赚钱模式是通过企业的公关赚钱。也许很多人都知道这两点,市面上讲个人IP老师虽多,但很多没有去亲身经历,也没有通过这个从0到1投入很大的气力和时间去研究,怎么产出专业的内容,所以真正赚到钱的自媒体并不多。还有一些教训是后来我才逐渐知道的,但这两条基本上算是科技财经自媒体根本的出发点。
我记得在2016年,我关在屋子里看材料,有几个月没有看到太阳,对着电脑屏幕头晕脑胀,也仍在钻研选题。还买了几本书看,大多是泛泛之论,缺乏实操价值。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当时我是脑洞大开,把所有带“互联网”、“电商”、“科技”、“营销”大号批量关注,在后台留言,告诉人家我愿意给人家写软文,活好便宜,一天群发几百条消息,目的是想接触大量企业资料、在各种各样的项目之中历练出自己对商业模式和运营的真正认知,以此获取自学互联网的养分。
总算有公号的运营人员愿意给我机会,先写、看结果再算钱,我记得我接的第一单就是SK-II的跨界营销稿,对方也比较满意,后来相继给了我几个活干,最后约定按500一篇算,我也不挑活,他有活就找我。我再把文章挑出好的,发在一些主攻科技互联网的营销号后台上,就这样获得了自己做自媒体的第一批客户,做了大半年,每个月的收入开始与工资持平,还奢侈了一把,买了台iPhone 6s作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