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法草案从2013年立项开始,到现在完成了三审,官方称目前征集到上千条意见。
正是因为条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里面,所以争议也一直在不断发酵。
首先,这直接关乎到征税的问题,也关系到背后无数的剁手党和商家。
如果商家们集体迁移避税,对电商行业肯定会造成很强的冲击,这也是国家不愿意看见的。
而且新零售的出现,把线上线下融合在一起,电商的定义就很难界定了;
还有一些第三方平台,比如抖音,现在点击链接也能购买产品, 显然全部划进电商行业是不合理的。
这就要根据不同的平台,制定不同的规则才合理。
所以,今天我们讨论下关乎行业未来的电商法,主要想说三点:
1.征税会带来什么问题?
2.对商家有没有好处?
3.平台会受什么影响?
一、征税会带来什么问题?
今年3月份,河北一些天猫商家收到税务局通知,被要求补税的事大家还记得吗?
貌似一个月之后,国税总局就发话不让他们这么操作了。
原因很简单:还没有很好的电商征税方案出台。
我认为征税主要会带来下面4个问题:
1地域政策不一
要知道,一些地方政府是愿意大力扶持电商行业的,甚至不用交税。
电商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税我觉得早晚都会要交。前提是要收大家一起收,总不能区别对待吧?
如果其他地方不收,就指定区域收税的话,本身可能呆的地方人工各方面成本就高,那生意还怎么做下去?
比如武汉国税,曾要求一个销售过亿的淘宝女装店补税,据网友爆料说是430万元。
税补了吗?补了,店从武汉搬走了……
2没有进项
对于征税的问题,掌柜们最头疼的问题肯定还有进项。
线下纳税人可以通过一些进项票做部分抵扣,那对做电商的人来说,有时候是拿不到进项的。
在这次审稿中,虽然提到: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无须登记。
但很多农村地区,是借助电商平台才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
个人能销售多少?还是要靠有实力的企业或商家。
而且绝大部分是直接从农民手上收购的,你让农民怎么去开发票?
本意是想帮助农民消耗一些滞销的产品,如果以后要征税的话,多少人还愿意去收购?
我们再做个假设,你的产品成本25%,推广占15%,人工11%,物流12%,仓库2%,总成本占了65%!
在没有进项的情况下,按照售价收17个点的增值税,商家怎么承受?
3经营问题
对商家来说,把产品放到电商平台,就是希望通过价格和产品的优势来赚钱!
如果开始征税,你的价格也会涨!
你们说,生意会不会差?
本身利润高的产品它交完税,还能撑下去;
那一些利润很低的类目,怎么办?
就像下面这个指甲剪,售价1元还包邮,本身就是亏的,再交点税直接关店了……
所以对小部分类目来说,肯定会产生经营上的问题。
4创业门槛变高
对于想依靠电商创业的小伙伴来说,门槛就变高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不利于个人、大学生创业创新。
其实对于征税,象征性的收一点,或者设置一定的免税额度、政策;
大家都还可以接受。
马云有句话说的好:“国家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征税,而是如何给中小企业减负减税。”
二、对商家有没有好处?
未来电商法的出现,会给商家带来什么好处呢?
1避免同行恶性竞争
对诚信经营的商家来说,该法的出现能避免同行的一些恶意竞争。
比如刷单问题,一张1000块的桌子,刷一单10块,如果以后交税,17%的增值税是170块,加起来180。
还没算上用信用卡、花呗支付的手续费。
你要能接受这个刷单成本,说明家里有矿,你当我没说。
所以对打击“刷单”是一剂猛药。
还有评价的问题,一些同行为了卖的比你好,就威胁消费者删差评,还有平台根本不让评价。
这次草案中有这方面规定,平台不对消费者提供商品评价途径,擅自删除评价的,处最高五十万元的罚款。
就问你怕不怕?
2避免平台限制竞争
每次一到电商大促的时候,不管明着还是暗着,总有商家会遇到选了猫,就不能选狗的情况,让商家特别苦恼。
商家肯定是希望靠多渠道来赚钱,你非要商家二选一,心里能开心?
所以这方面草案中也有规定:不得排除和限制竞争!
以后这种情况是不被允许的。
三、对平台有什么影响?
要说异议最大的,应该是此次新增的一条规定,意思是:
平台要知道商家在卖什么商品,是否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如果商家有这种行为,但未采取必要措施,平台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平台和商家要被视为一体,其实换个角度:
既然以后要有这条规定,把责任落在平台身上,平台怎么办?
只能通过更严厉的监管和要求,剔除那些不守规则的商家;
未来在经营过程中,规则只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严格!
对于电商法,我认为研究时间越长,就可以把方方面面考虑得周到一些,对平台、商家、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希望未来的电商法更有利于电商更好的发展。
商家们也要做到避免触犯规则,只有诚信经营的商家,才最有可能在电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