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用户,顾名思义,就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潜力股用户,种子用户对任何一个新媒体产品、应用产品,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几乎每一个新媒体产品,都是依靠深耕第一批种子用户,迅速完后裂变传播,从而逐渐培养出合适的产品、内容氛围。
对于自媒体,种子用户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关于种子用户,我们要先清楚几个概念。
第一、什么是种子用户?他们是值得信赖、影响力大、活跃度高的粉丝,经常会跟你产生互动,帮你自主传播,给你提建议的朋友;(欢迎成为丁不胖的种子用户)
第二、种子用户不等于是通过推广手段获取来的初始用户,应该说,种子用户是从初始用户中挑选而来的用户,是经过后期的内容运营和互动,逐渐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不管你经营什么生意,一定要记住:和你的用户做朋友。
种子用户分隐性和显性的,以公众号为例,经常赞赏、留言、发消息的、转发朋友圈的都是显性用户,在个人微信经常互动的、付费参加你的社群、线下见面交流活动的,甚至能够产生深度合作的,都是隐性的用户。
第三、种子用户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哪怕只有100个人,也要精挑细选,不要盲目追求数量,种子用户的性格,要与你的自媒体调性吻合。
第四、种子用户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或品牌本身的走向和调性,影响很大。
豆瓣的创始人曾经说过,他最初招聘的五名员工,均来自豆瓣用户的种子用户,他们很活跃,给豆瓣提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直接影响到豆瓣的社区氛围。
其实判断一个公众号的种子用户质量也是同理,你可以观察一些大号的留言区,如果留言内容比较深层、具体、带动讨论的氛围,说明这个号的初期运营、用户互动做的很成功,种子用户已经到位。
然而,朋友圈就像一个巨型的游泳池,现在下水的好号太多,种子用户的获取,是一个艰难的积累过程,从1-100,是最艰难的,后面的100-1000越来越容易。
但是我们最需要想清楚的是,你的种子用户是谁?他们有哪些特点?在哪里,如何吸引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用户画像。
1、你的用户是谁——Who?
2、用户的特点——What
3、用户在哪里——Where
4、如何吸引用户——How
好熟悉的3W1H理论,学过管理和营销的人肯定非常熟悉。
我们一起来看5个案例,看看种子用户获取的成功案例,不要以为这些大公司获取种子用户很容易、很高级,这些方法也许现在我们看起来会觉得很low,但是能把一件事情做起来,达到一定的目标就可以了。
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成功创业公司获取种子用户的方法,都“挺笨的”。
1、聚美优品:大老爷们注册马甲号伪装成BB霜资深达人
创始人陈欧,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被他的电视广告深深吸引: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帅气的外表加上深入人心的广告语,非常击中聚美的目标用户女性群体,这句广告词曾一度被广泛流传,刷爆微博,一时之间陈欧体泛滥。
陈欧其实是玩转社交媒体的高手,微博粉丝3700万,特别会讲故事,这个时候的聚美已经进入成长期。
聚美在初创之前,其实是在做一个游戏广告项目,天使投资快烧完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起色,三个创始人大老爷们,看到当时团购正在兴起,于是一拍脑袋做起了聚美。
网站搭建完之后,没有资金宣传推广了,创始人之一的戴雨森就在人人网注册了一个马甲,伪装成BB 霜的资深大人,写了一个帖子,告诉大家什么是BB霜、怎么用,一下子火了,几十万的阅读量,文末植入了聚美的链接,也就是这篇软文,为他们带来几十万的销量,几千个种子用户,后来发生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
依靠一篇爆款软文,迅速打开市场,获取用户的案例比比皆是,史玉柱当年也是找了一帮写手,在酒店封闭撰写脑白金的软文,将脑白金推向市场,获取种子用户。
2、Quora:没有用户回答问题,那就自己回答
国内的知乎,就是模仿讹问答社区Quora,其创始人是前Fscebook的CTO。
就像知乎一样,Quora是高水平的问答平台,用户质量是全媒体平台最高的,最早没有用户的时候,没钱砸广告,就没有用户,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自问自答,而且都是高质量的问答。接着,邀请测试用户继续提问和回答,直到网站的人气逐渐上来,他们才开放了整个网站,让用户自己提问、回答和维护修改内容。
3、小米:混迹于各大手机论坛
雷军和黎万强在很多场合都说过,小米最初寻找小米发烧友,是在各大手机论坛发帖,一个个刷选、联系,最终找到100个用户成为产品的首批内侧体验官。
4、锤子手机:营销造势
老罗是很善于做营销造势的,他让锤子成为了一款有争议的手机,很多声音冒出来,自然就有了关注度,关注度上来了,种子用户就找到了,因为有人骂,就有人挺。善于做事件营销,有强大的公关能力的品牌,可以考虑这一招。
5、知乎:KOL推荐
玩知乎的朋友都清楚,早期的知乎用户最多的是it界的玩家,这和知乎当初邀请注册机制有关,他们请了李开复、雷军为其做背书,大批人想注册知乎,都得花钱购买邀请码。如果有大佬资源,一定要学会借力,抱大腿。
到底怎么积累种子用户呢?
以微信公众号为例,我总结了10个常用的寻找种子用户的具体方法,比较适合低成本、少预算的企业主。
1、肥水不流外人田,内部资源最大化整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部资源比较丰富的企业,如图。
很多公司都有多个微信公众号矩阵,当他们要推一个新号的时候,首先是微信公众号矩阵,集中力量为这个号推广引流。
另外集团有官网、app、对外邮件、快递单、名片等,这些对外曝光的平台,都留了一个广告位给这个公众号,以保证最大化的曝光引流。
所以,如果在企业从事新媒体工作,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资源整合,需要考虑公司内部哪些资源可以整合进来,达到借力。
2、一句顶一万句,擅用KOL(意见领袖)
我们常说,做自媒体,就要学会驾驭自媒体,核心是借力。
意见领袖的一句话,的确顶得上普通小白的一万句,要学会抱大腿。
前文有提到的知乎等大号,就是借助了大v的力量,如果有投资者的支持,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绝好的资源,省下大笔的广告费。
秋叶ip知识社群,是我接触过最抱团的一个社群,他们要集中推一个人,是很迅速的,他们自己本身就有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
与其说是依靠意见领袖,不如先学会搞好圈子。
要想吸引大v的注意,就要先和他做朋友。
哪些人是意见领袖?当然啦,想要别人推你,首先要自己练好内功。
KOL有:公司领导、企业家、行业明星、自媒体人、QQ群主/微信群主。
3、练好内功,优质内容自主传播
写优质内容重要,让内容传播更重要。一个很残忍的说法是,一篇文章的生命力,在微信只有24个小时。如果能写出一款爆文,一定要花足够的精力最大化地让内容得到传播,最终产出效益。
投稿的时候,记得留下公众号的二维码,在知乎回答问题,也可以留下id,唯独简书发文,不能带广告,审核很严格。
做内容需要注意一点,深度垂直、专业性、娱乐化基本要靠内容,对人的要求就会非常高。
目前社会处于一个泛娱乐产业爆发的阶段,人们对无趣、无用的东西关注度越来越低,太专业的东西普通大众并不感兴趣,因此需要娱乐化。
4、去精准用户聚集的地方,解决他们的困惑
比如:论坛、贴吧、问答平台、微信群,去这些地方回答他们的问题,发表有价值的内容,每天量化,标准话术,简单粗暴直接,但很有效。
找微信群推广的话,需要注意找到和自身内容匹配的群,和群主打招呼,发红包,找托,自己评论等,现在微信广告群太多了,少即是多,质大于量。
5、小恩小惠,利益即价值。
小米就采用过这招,比如首批注册的用户可以得到小礼品、优惠券、特殊权限和优惠政策,抢到预约码,可以低价购买手机,这种互惠的心理,永不会过时。
《影响力》这本书有提到:当人们接受赠与的时候,会产生义务以反馈的感觉。
获取了利益的用户,一方面会积极注册,另一方面也会对企业产生积极的看法,会更加自主去配合完成企业各种的互动活动,一切套路均来源于利益。
6、持续价值分享,沙龙讲座培训
有一个客户是做亲子培训的,他们的理念很先进,也有一套自己的体系。
获取种子用户,他们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先把客户组建到一个微信群,每周固定时间安排一个专业的老师进行讲座,用户可以拉新用户进来,但是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是孩子的父母,不能发广告,企业的公众号,如果是专业领域的,很适合这招,效率高还低成本。
他们的课程是体系化的,每次都讲一个点,连载形式,每周固定时间答疑,引流到线下的实体店,再转化为付费培训课程。
7、花钱省时间,可以做广告投放
花钱买时间,花钱省时间。这肯定是最便捷的一条路径。
如果企业推广初期有一定的预算,可以尝试以下推广方式,寻求更大的曝光。
a、广点通
广点通的王道是素材,实际上任何的广告都是素材,越是优质的内容越能用最低的价格享受到最大的流量支持,所以不要想着用高价来获取更多的流量,因为ROI是扛不住的!
b、朋友圈投放
这个大家都清楚,朋友圈都刷到过广告。
c、红包转发、大号投稿等
如图。
8、线下地推
我们找了几个线下人流量很大的的煎饼摊做活动,买煎饼的扫一下二维码,送一个鸡蛋,这是几年前了,获取用户的成本非常低。
线下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dm单页、关注立减、即送、照片打印等。
9、趣味的线上活动
常见的活动有:萌宝大赛拼团、集字等...
活动,要根据产品的特性进行策划。不建议用抽签、发红包、投票等活动,这些活动同质化太严重,且用户不够精准,真正精准的用户,还是需要契合产品的功能。
10、病毒式h5传播
设计一些契合自己公众号定位的h5,进行转发,如果公司有技术可以实现开发,就自己开发,如果没有可以寻找外包团队。病毒传播的细节以后再写。
总之,寻找种子用户的途径很多,我们需要遵循一个原则,用户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玩互联网,必要要有用户思维,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想问题,一切都不是问题。
给用户想要的,自然就会得到你想要的。
课程推荐:
《运营之光》作者黄有璨亲授课程「运营人超车计划」,教你用「涨薪公式+运营能力模型」梳理职业路径,掌握核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