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的一篇文章被通知屏蔽流量主广告展示处罚,因为涉嫌引导用户点击广告。看了文章内容没发现问题,原来是出在标题上。发现一些用词不准确也会遭到处罚。
那今天我们来聊聊在微信、小程序中哪些行为容易被封?
在微信中容易被封号的行为:
1、使用第三方软件或程序。第三方软件和程序大家千万不要使用,特别是一些微信多开软件、自动发朋友圈程序、外挂程序等等。
2、分享广告链接。近几年,广告链接在微信中可谓是“满天飞”,内容还千奇百怪,有营销宣传、拉票求赞、诱导诈骗等,把微信搞得是乌烟瘴气,用户体验极差。微信官方也不再容忍这样的行为,一旦发现微信用户经常分享广告链接到群里或朋友圈,严重的将会被封号。
3、频繁发红包。频繁发红包也有可能被封号,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事实如此。如果你一天内发红包数超过100次,会被系统识别为“赌博行为”,从而限制你相关功能的使用,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被封号。
4、冒充官方。微信盛行后,很多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机”,通过冒充别人的微信来进行诈骗,甚至还有人使用假头像来冒充微信官方客户对用户进行诈骗。这样的行为如果被发现,严重的也会被封号。
5、传播谣言。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千万不要传播谣言,特别是抗击疫情的相关谣言。一切信息以新闻联播或一些官方媒体为准,不要在网上看到什么都在微信上传播,更不要自己捏造谣言。传播谣言这种行为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果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就不是微信封号怎么简单了,可能会被拘留,甚至是判刑。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小程序中哪些行为会导致封号:
1、用户投诉
一旦小程序内交易与用户产生纠纷并被举报投诉,很大概率会面临被处罚,因此小程序内要杜绝虚假宣传、售假等容易产生纠纷的行为,不要心存侥幸心理。
2、诱导强制分享
小程序的一大能力即社交裂变,不少小程序运营方利用各种方式引导甚至强制用户转发小程序,十分影响用户体验。在《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的“行为规范”中,明确了表明,不得存在滥用分享的行为:
A、强制诱导分享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B、诱导用户分享至群或其好友,完成分享可获利益;
C、诱导分享至朋友圈可获得收益。
3、滥用模板消息接口
官方提供的模板消息和客服能力,允许用户与小程序产生购买等交互行为后发送模板通知,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
在《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中,明确了禁止滥用模板消息的行为:
"不得滥用模板消息和客服消息,包括但不限于利用模板消息和客服消息骚扰用户、广告营销、向用户发送与客服咨询无关的任何文案、图片。"
4、多级分销行为
《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中明确禁止了使用小程序进行分销的行为:
“不得通过微信小程序实施多级分销抽取销售利润的多级分销行为,发布分销信息诱导用户进行添加、分享或直接参与。
一经发现存在此类行为,微信有权对其进行限制功能直至封禁处理,并有权拒绝再向该主体提供服务。
5、所选类目与账号所运营的服务内容不一致
小程序在提交审核时要求服务类目与营业执照相符,若小程序上线后提供非营业类目服务,也是会触发审查机制的,同时擅自冒用其他主体的公众号、企业和产品名称,侵权内容会被清空限期整改,到期后仍不合规将面临下架处理。
所以我们在小程序制作前就应该仔细了解小程序的各个服务类目及资质要求,要符合小程序的各个规范,这样才能尽快的通过审核。
[1]互联网软件和服务:一些类目要求两证二选一:《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对于创业企业和中小团队会是门槛。
[2]生活服务/工具类目:比较开放,对特殊资质无要求。
[3]社交类目:普遍要求两证选一:《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很多应用服务即便不是纯社交,但若带有社交属性,要特别注意审核规则。
[4]富媒体类目:内容形式与相关资质要求,内容创业和内容服务需要关注,比公众号资质要求多。
[5]电商/店铺:商家自营线上和线下店铺,除食品保健等既有资质,无其它特殊要求;但是对平台电商要求两证选一《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6]医疗/金融业类目:既有的行业管制和资质,小程序也有相关审核要求。
微信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有不少网友都在抱怨自己的微信号被误封,大家还知道哪些行为会导致封号呢?不妨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