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照明产品作为消费升级与物联网结合的载体,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的智能照明规模约达到33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786亿元。
就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智能照明还处在市场爆发的前夜,但是已经有不少企业下场试水,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谷仓爆品总裁营上,我们邀请到了昕诺飞(前飞利浦照明)中国研究院院长、前飞彗智能照明(与小米合资公司)总经理刘海涛,来分享多年深耕智能照明赛道的思考与方法论。
他认为由于智能照明行业不同的分类标准,它的核心驱动力是不同的:
传统建材业,以节能为核心驱动力
物联网行业,以节点 (连接)为核心驱动
消费电子行业,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驱动
谈到初创企业如何选择路径突围,他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用户洞察:为什么用户会需要台灯?
行业/产品本质:什么样的台灯是好台灯?
差异化竞争:我们选择哪个跑道?
以下内容根据刘海涛刘总在谷仓爆品总裁营上的分享整理而来。
01智能照明的行业本质及核心驱动力是什么?我是从10年前类似手机行业转型到照明行业的,到2016年,6年时间成长为照明行业的“老司机”。但是“老司机”在接到新任务,做一个智能照明初创企业,或者说重新做一盏台灯,还是比较犯难的。为什么?因为长期在这个行业,你已经有一定的固定思维了。大家都用过台灯或者吸顶灯,很多人觉得这个东西有什么好做的,足够亮不就行了。我在接到任务,怎样把我们日常经常用的台灯做成一款爆品的时候,不得不舍弃之前的经验,重新思考,不断地问自己问题。智能照明行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行业的驱动力是什么?回到照明行业,85前人群买灯往往去到灯饰城,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开关、灯饰等等。所以,在传统认知里,照明行业应该属于建材业,像大厦、酒店、工厂等场景都会有很多灯。如果把智能照明归属于建材行业,那么它的驱动力就是节能。事实上,一段时间内也是没有问题的。20年前,节能灯取代了白炽灯,10年前,LED取代了节能灯,整个照明的迭代历程就是,效率不断提高,能量不断节省的过程,就是一个节能的过程。那么智能照明再发展下去还是主打节能吗?我觉得这里要打个问号,可能也会赢。第二点,物联网时代来临,万物“借势而飞”,“借势”就是借物联网的势。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所在的这个房间是人多还是灯头多?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大概是75亿个节点以上,如果每个人有2个手机,还是不如灯头多。而物联网企业最终是看谁的节点多,谁的胜算就比较大。就像互联网企业看用户数,对物联网企业来说,一定是看节点,谁的节点多,谁未来的胜算就最大。照明行业天然有这样的优势,因为灯在居住环境里是刚需的存在,你可以没有空调,没有电视,但是不能没有灯。站在物联网企业的角度,它的本质就是连接,连接的越多,估值越高。这样逻辑的公司也有,比如刚在美国上市的某物联网平台公司,这家公司前三年的财报都是亏损的,为什么投资者还愿意给它很高的估值。主要原因,它有一项技术,可以以很低的成本让硬件厂商很容易得上网,这个网就是它的网。通过这样的方式,它的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节点、Iot个数,在物联网背景下有着充足的想象力。所以,站在物联网行业发展的角度,核心驱动力就是节点数。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大力发展节点呢,这个也可以先不评价。第三,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智能照明台灯有了消费电子的属性,不再是单纯的建材或科技硬件产品。人们开始关注它的颜值、功能,按键等等,消费属性越来越强。以电子消费品来定义的话,它的核心驱动力就变成了用户体验。很多企业在向智能照明赛道转型的时候,三点都想要,不太现实,因为你的财力和资源达不到,必须有选择的进行。
02智能照明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智能照明的发展路径是一个连续创新的过程,还是一个非连续创新的过程,可以用《创新者的窘境》中的双S曲线来表示下。
它的意思是,任何技术驱动的创新都是沿着双S曲线来进行的。
第一条曲线从破局点、高速发展点、极限点发展,然后开始趋于平缓。而新的技术、应用往往不是第一条曲线延伸,而是在第二条曲线上长出来的。以照明赛道为例,第一条曲线可以看作是节能灯,第二条曲线可以看作LED灯。很多企业坚守在第一条曲线,也就是节能赛道,等LED到来,节能灯基本上就没有市场了。而现在智能照明有可能是LED灯的第二曲线,极有可能复制LED扫荡节能灯的状况。所以对我们要做智能照明产品的人来说,最好要从第二曲线生长起来,采用新的技术、新的体系,不要受第一曲线的影响。像昕诺飞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正式落地做智能照明台灯之前,我们还要进行几个思考。第一个思考,用户为什么需要智能台灯?16年的时候,我们想做智能台灯,但是在最后定位上,我们又把智能划掉了。为什么?因为,客户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一个智能台灯,那时候还没有小爱同学、也没有小度。后来,我跟一个小米的产品经理聊,他告诉我,首先你要做一个很好很好的台灯,其次把WIFI连接,也就是智能的部分“打包”、“植入”卖给客户。看到了吗,市场时机不到,客户是意识不到的。那么在“智能”一定是未来趋势的情况下,怎么把你的产品卖出去呢。那就是把“智能”当作免费的功能送给用户,活到爆发前夜。第二个思考,用户什么场景下需要灯?台灯可以是家居设计美的一部分。马未都先生曾说过,中国的瓷器只要到了海外,就会被改成台灯。为什么?因为灯的造型漂亮很重要,甚至可以拿花瓶打孔来做台灯。中国经济发展起来后,特别是消费升级,人们普遍对台灯颜值有了更高的要求。台灯作为家居设计的一部分,美越来越重要。“灯”可以作为“工具”来提供场景所需的专业的“光”。除了造型漂亮,灯的另一重要应用场景是需要专业的“光”的地方。像手术室,医生需要的是专业的无影灯,而不会关注这个灯本身漂不漂亮。像很多高档酒店、奢侈品店,他们本身需要的也是专业舒适的光,而不是灯。这样就拆解出来另一消费群体,为了光而买灯。MBA课堂上经常会提问一个问题,你知道人为什么会需要锤子吗?拆解的话,你会发现人需要的不是锤子,而是墙上的那个洞。需要锤子本质上又是“不需要”锤子,锤子只是个工具。反应在我们这个例子上,人需要的其实是“光”,而不是灯。尤其很多高档的地方是见光不见灯的,像LV店、GUICC的店、苹果店等等。以上,我们大致可以把灯下需求分为型篇和神篇,型篇是指人对台灯装饰家居美的需求,神篇指的是人对专业的“光”的需求。那么作为初创企业,你应该从型篇还是神篇,进行突围呢?03初创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突围?很多企业都想在型篇和神篇,也就是外形和专业光上All in ,全部发力。但从我本身的经验来说,不太现实,因为作为初创企业来说,资源有限。你必须承认市场就是存在这样两种需求,而你必须选择其中一方面,力出一孔,达到极致,才有可能胜出。那我们要选择哪一条道路呢?以一张图来说明,如果用户的需求集合是一个圆,公司的能力集合是一个圆,两个圆交叉重叠的部分,就是我们发力的方向。
对飞彗来说,我们选择的是形神兼备,以“神”养型,让每个人都拥有智能舒适的光,这也是我们企业的Slogan。
所以在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突围上,我认为要在三方面进行思考。用户洞察:为什么用户会需要台灯?行业/产品本质:什么样的台灯是好台灯?差异化竞争:我们选择哪个跑道?
以飞彗为例,根据在光上的积累,我们在产品打造上,分成了三个时期。用户需求期,以护眼光为主需求,用户需要什么样的灯?产品创意期,一切围绕这是一束很好的光,就算是台灯,它能给你提供更好的光,而不是外形,根据公司核心竞争力定义什么才是好台灯。产品迭代期,拓宽样本人群,尽可能跨界邀请行业外的人,来给你的产品提使用建议。概念收敛期,设计和成本进行呼应,向最有价值的方向倾斜。通过以上方法论,我们打造出了飞利浦智睿台灯二代/米家飞利浦台灯2S,同时在设计上也进行了一些取舍。
首先,整个灯面采用了极简的设计风格。极简的好处有两点,第一,现在的用户喜欢,第二,节省成本。
其次,舍弃了小巧的出光设计,加大了出光口,让光尽可能的多打在桌面上。然后,我们舍弃了冷暖色温的变化。因为我们发现,台灯的使用场景,其实是不需要暖光的,暖光使人昏昏欲睡,而用台灯是来工作和学习的。再次,加入背光的双光源,提供低对比度的照明环境,让眼睛更适应环境的变化;加入照度传感器自动感知光环境,增加使用舒适度。最后,加入随意弯折的软脖子设计,方便物理环境腾挪。产品比较创新的地方在于,加入了护眼的双光源,虽然成本会上去,但我们觉得是值得的;加入集成光传感器,桌面照度能够一键智能调节,十分方便,同时,还能实现智能小夜灯的功能。消费升级已经成为行业大势,不管是从功能还是美观上来说,我觉得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果给市场一句寄语的话,“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应该是最合适的。
谷仓系统性总结了小米成功经验的精髓,总结为三条:粉丝战略+爆品战略+流量战略,合在一起就是谷仓提出的爆品模式,让传统企业也能学得会做得到。热烈欢迎大家参加谷仓爆品总裁营,9月24日在深圳举办,谷仓爆品学院院长洪华博士将会在三天两晚的时间里,亲自向大家详细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