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rystal 编辑|慧慧
来源|谷仓学院(id:gucangchanpinjia)
同仁堂,卖咖啡?
拥有350年悠久历史的老字号药店同仁堂,最近在社交网络走红起来。原因是同仁堂在北京开了两家超级体验店,售卖咖啡等饮品。
体验店在咖啡产品里融入了草本元素,包含甘草拿铁、罗汉果美式、肉桂卡布奇诺等;还引入了星巴克的专业人才,组建专门的产品研发团队。
这样的跨界玩法,可以说是赚够了一波消费者的眼球。但就跨界本身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近年来更是在品牌主中盛行起了“万物皆可跨”的风尚。然而,跨界翻车案例也比比皆是,所谓“跨”起来容易,无“界”却很难!究竟什么样的“跨界”才叫成功?下文的3种玩法供你立判高下。
-01-初阶:得的是流量流量不重要吗?不,流量很重要。多数品牌的跨界能获取到话题与热度,已经成功了。大白兔算是跨界的熟手了,大白兔的牛奶、巨型奶糖、润唇膏、衣服、包包,甚至图书馆、快闪店,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大白兔跨不出。
对于大白兔、同仁堂等等的老字号品牌,都会面临品牌老化,产品缺乏新意,客户年龄层更替后流失的状况。
客户并不是不知道你,而是想不起你。所以他们的跨界给品牌带来的新话题、在年轻人中间的热度、传播的流量都能为品牌带来新的生机。跨界的初衷,就是为了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式。人的思维定式,就是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寻求普通的解法。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长胖,普通解就是:减少食物的摄入或者多参加运动。我们在选购商品时,也会自然联想起某些品牌。
一提到大白兔,人们一般想起的也就是那款经典口味的奶糖。但当它出了一款大白兔口味的润唇膏时,大家就会自然“惊喜”一下,获得了注意力,顺便获得了销量。-02-中阶:赚的是资产但显然有些品牌无法满足只有流量的营销,因为热度总会刮走,审美也会疲劳,品牌总希望能留下些什么。“一口入魂,两口驱蚊”的RIO六神鸡尾酒算是一个跨界的成功案例了,这样的“黑暗料理”组合在开售1分钟就卖出了17000瓶。而区别于大白兔,RIO与六神是一场更为深度的跨界。
两个品牌在“RIO鸡尾酒”与“六神花露水”两种受众人群上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阿里妈妈的广告体系做了人群的全面触达。
这样的精准推广收获了第一批销量,而品牌没有满足。他们从第一波购买的人群数据中,找到了这样一群“六神鸡尾酒粉丝”——集中在一、二线城市,18-19岁的年轻人,沉淀为品牌的隐形资产;为之后的产品定位与营销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跨界,跨出人群的“界”很重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破圈。品牌在跨界的过程中,其实是通过将自己圈子的话题门槛降低,让圈外人可以加入进来,再形成一个新的大圈。
所以对于中阶的跨界来说,品牌收货的新的人群、新的产品定位、营销模式等品牌的资产更为重要。-03-高阶:赢的是增长不管是大白兔,还是RIO鸡尾酒,都算是产品的跨界。梦想加的合伙人李峥在《跨界营销怎么玩》一文中提出:产品与产品之间,无论怎么跨界,都还保持着它原来产品的样子,都只是把大家有认知属性的一个品牌嫁接到一个新的产品上面。而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的第二曲线理论,对于企业更有意义。企业在沿着自己的第一曲线进行增长时,是有限且增速缓慢的;所以必须开启“第二曲线”以换取企业的新生。对于高段位的跨界来说,品牌的这一步尝试也许就是第二曲线的开始。
我们来看近几年最成功的跨界案例之一:故宫口红。从表面上看,故宫出口红了这一跨界有流量有话题;再往里看一层,故宫打破了自己固有的圈层,成功占领了一批新圈层用户的心智。
那么更深层的是什么呢?是故宫开启了新维度的“增长曲线”。这样的跨界往往不比产品的嫁接,因为产品跨界往往会选择定位相近的品类进行糅合;而故宫与口红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冲突”的。要让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的流行去打破结界,是很难的,因为二者所代表的本质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审美偏好。但这就是故宫在多元环境中寻求新生的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成功的跨界是企业在战略层面,不仅扩大了消费需求,更是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打开新的市场缺口。-04-那么,“跨界”需要注意点啥?第一,要有创意,但创意要“有度”。杜蕾斯与喜茶的翻车联名,就是创意不适度惹的祸。两家的海报文案“一滴都不许剩”,被全网吐槽反胃、被冒犯,迫于网友压力,喜茶只能公开道歉删文,杜蕾斯也将发布的文案进行了修改,以防事件发酵。
跨界联名的产品或者宣传,对创意、文案和设计有比较高的要求,既不能是两种风格简单的杂糅,又不能完全失去原有产品的识别度。对创意设计者来说有极大的考验。有些人会一味追求“出奇”制胜,但如果不考虑大众的“接受度”的话,效果上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跨界的创意上,我们在讲求互相融合产生的效益之前,首先需要让其符合社会的主流认知。虽然创意无边界,但想让普罗大众都接受并传播的事物,总不该是特别“出格”的。第二,选择对的“同伴”很重要。云南白药这家老字号与北山制包所合作,参加了天猫国潮大赏,用“包治百病”的Slogan俘获了万千消费者。火热之后,云南白药依然火热,但北山制包所就销声匿迹了。小企业与大IP的跨界联姻,于小企业来说,可能收效甚微。可是如果选择与自己门当户对的另一家小企业联名,只怕连浪花都翻不起来。在联名伴侣的选择上,企业需要花些心思,稳妥的选择可以是:
与希望“波及”的人群相匹配的品牌,
知名度略高于自身的品牌。
第三,照抄可能不好使。这几天喜茶与茶颜悦色的联名也刷屏朋友圈,两家作为竞争对手,先在微博上互动,之后索性出了联名的三件套礼盒,让网友十分意外。
因为意外,所以话题也有了,流量也有了,还被网友呼吁可以出品联名奶茶等等;也算是一波不错的营销。虽然别人家成功了,但是换到自己企业身上,照搬这样的模式可能就不一定奏效了。我们看喜茶和茶颜悦色,两个品牌不管从产品调性、品牌辐射市场,再到定价策略,都不在同一维度上。借着这个话题一时热闹可以,想继续下去恐怕很难;这样的竞品联名,其他企业想要效仿,恐怕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品牌跨界可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只是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目的出发,探索一条合适自己的道路。-05-写在最后还是那句话,跨界只是一个开始。玩出热度只是游戏升级的第一层;能打通链路才算到了第二层;而触达王者玩家的第三层,完成品牌沉淀,才是跨界的精髓。跨界获得流量后,如何沉淀品牌的无形资产,冲破企业增长上的桎梏,这才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深究的。参考资料:1.马修•萨伊德,平井孝志《跨界:跳出思维的边框解决问题》2.青眼,《六神味儿的RIO火了,跨界营销背后还有哪些好戏?》3.李静,《跨界营销怎么玩?一文讲透》,笔记侠4.查尔斯•汉迪,《第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