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超级火的糖果品牌“大白兔”,在去年,刚刚过了它60岁的生日;曾经,我们叫它“国民奶糖”;曾经,它是那么的火,但现在的情况,可能有点不太好了。
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思考:
为什么曾经很火的产品,现在卖不动了?
固然我们知道:基于新用户、新渠道、新国货、新媒体,他们已经算是“老产品”了,未来也将出现一大批,新品牌取代老品牌的故事,但我们的疑问是:
为什么这些「老品牌」不能成为新时代的主角?
01
“网红化”从来都不应该是老字号的解药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随着大家逐渐重视健康饮食,加上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选择越来越多,再加上大家对糖果类摄入的减少,大白兔的角色,在逐渐边缘化。
同时我们也知道:消费者在变,现在95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体,他们对产品的要求、认知和之前的消费者完全不一样;
同时,信息传播方式在变,现在大家的获取信息方式主要集中在各个APP中,他们分享信息的方式,也和之前有较大差别;
最后,下单渠道也在发生变化,各种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精品电商等,都已经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面对变化的环境,我们来看大白兔:
当我们仔细研究后会发现,在这十几年中,大白兔的产糖、用量和原材料一直都没变过,奶粉依然用的之前的奶粉。
但随着95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对于产品的要求自然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吃糖时候的场景也是不一样的,很自然的要做针对性的调整与创新。
而当我们提到大白兔的时候,更多的可以看见他们频繁的跨界营销案例,比如他们和“美加净”跨界合作推出联名款的润唇膏、比如自己出香水等等。大白兔利用IP优势做跨界品牌,自然赚足了很多的眼球,但我们更能听到些这样的评论:
“大白兔的奶茶和普通奶茶没什么区别,我们抱着很高期望来的,结果却是失望。”
“靠情怀营销本没有错误,只是希望不要忘记了初心,炒作营销一时能起作用,但没有品质、技术来支持,没有深度思考产品到底有没有立得住,到头来别把之前积累的情怀一并失去掉”。
曾经的老品牌成了“网红”,是好事儿吗?
提到“网红”,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的一个词儿,是“火”,但在其背面,更能看到另外一个词儿,是“周期短”。
大白兔确实是在某一个时间点火了,然后呢?
后来,因为产品力、品牌力、销售力不足等特点,又逐渐被人遗忘。
“网红化”从来都不是老字号转型的解药,做精准产品定义,才是他们要走出转型的第一步。
切合新一代消费者的痛点,做产品、设计、口味、品牌、渠道上的创新,才是重中之重。
面对新时代的变化,我们要走的第一步,一定是先把产品做好,做创新。
那么如何“老产品新做”?
谷仓提倡“六新”:每一个产品都值得重新思考、重新定义、重新设计、重新研发、重新制造、重新销售。
做新产品不需要彻底的翻新,只需要在某些地方做微调,新认知基于老认知,熟悉的陌生感,这样用户教育成本低也低。
老品牌最需要做的,是从消费场景细化、用户意识变化、新生代用户登场等维度来考虑,产品用量增减、产品品质升级、全新品类涌现等,做出一款款新时代用户需要的产品。
02
先进工艺移植到传统食品加工中
高维打低维
面对「新」用户,要用「新」套路做「新」产品。
什么是「新」用户,不仅仅是更加年轻的95后、00后用户,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产品的要求、获取产品信息的方式、购买产品的渠道均和之前有了很大的差别。
我们来看硬币的另一面:「新」用户,自然就会带来新机会。
想要抓住新机会,做精准的产品定义是第一步。
我们来拿一个新晋品牌「三顿半」为例,看它是如何通过提升自己的产品力,在红海市场破局。
咖啡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这个是我们知道的事,无论是老品牌星巴克、雀巢等,还是最近新晋的互联网品牌瑞幸等,都有自己的一片领地,这片红海的惨烈程度,仿佛一根针插进来的机会都没有,但「三顿半」通过口味、包装、场景的三大创新,不仅成功突围,而且还活的很好。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产品包括速溶精品咖啡、挂耳咖啡、以及咖啡周边(器具、杯子)等。速溶精品咖啡上线后,因为创新性的包装(咖啡杯状的小罐)、留存良好的风味和香气、以及表现极佳的溶解性(能轻易在冷热水或牛奶中速溶),产品快速成为爆款。
厉害的地方在于,三顿半拥有非常多的免费流量。
三顿半做了3件事情让消费者产生传播点:
第一件事是通过生产加工工艺创新,提升速溶咖啡的口感还原度。
在传统印象中,速溶咖啡=低品质、口感难喝。
但是在三顿半的速溶产品里,却完全体会不到传统速溶咖啡的满满糊精的味道。原因是什么?
三顿半创新的在咖啡产品中使用了低温亚临界萃取(低温冷萃)的工艺,这种工艺一般用在高端油脂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保存产品中的芳香烃类,也使得油脂不被破坏,产品口感还原度非常高,甚至还有咖啡油在杯中,这是传统速溶咖啡中完全体验不到的口感。
这种就是跨行业技术的移植,在谷仓的方法论中戏称为高维打低维。类似的案例还有和厨方便面,他们用的是航天冻干(FD)技术。
这款面有多火,要知道之前网络上还评选过10款最火的泡面,但在和厨的冻干面推出之后,直接秒杀这十款泡面,网友表示:这是他们有史以来吃过最好吃的泡面。
为什么这款泡面可以有如此好评?
具体在产品定义和实现上有哪些创新?
这里的核心是体验就是完美的还原了产品原有的味道,而还原味道的秘密就是采用跨行业移植的高维打低维的逻辑:
将航天的冻干技术做民用化。
什么是冻干(FD)技术?
即利用升华原理,将含有水分的物料在预备冻结后,置于真空罐中,通过热媒加热,将物料脱水干燥。
冻干技术是在不破坏物质原有物理化学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升华将物质脱水干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食材中的纤维结构得以保存。也就是说,经冻干技术处理过的食品,内在营养成分的保存率可达到96%以上,而且食物含有的极轻芳香油也会被保留在食物的表面而不损失。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款方便面口感还原度有那么的高。
而三顿半的低温亚临界萃取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的产品不但口感好,还可以非常容易的溶解,无论冰水、冰牛奶、冰淇淋、咖啡……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液体当中,所以它比较好玩。能够形成很多不同的喝法,通过产品工艺调整提升产品口感还原度,这是他产品做不同的第一个差异点。
三顿半做的第二件事是包装创新。
谷仓的老师经常说颜值即正义,而包装,是三顿半最让人推崇,也是争议最大的地方。三顿半创造性的设计出了小罐包装,走了mini可爱路线。而且有个讨巧的设计,不同口味咖啡的小罐子编号不同,颜色也不同,进一步增加了可玩性,甚至在闲鱼上还有人出售三顿半的咖啡包装。
第三件事是场景创新。
三顿半开创了“精品即溶”的小众品类,在三顿半出现前,传统的速溶咖啡只是一个低端品类,传统的速溶咖啡必须搭配上热水和搅拌棒,可溶性真是让人一言难尽。三顿半基于冷萃口味、3秒可溶性、创新包装,为商务人群、旅游爱好者解决了“随时随地喝上一杯高品质咖啡”的痛点。
而这些人群往往也是收入较高,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哪怕不是KOL,也是一个KOC。在他们的带动下,三顿半的产品迅速“出圈”,成为一个大众网红产品。
同时官方也有意识在众多平台不断传播咖啡的新场景玩法。喝法、包装、消费场景,这是三顿半在产品定义的阶段就埋下的三个点,产品力的提升成功帮助三顿半咖啡俘获用户的自发传播。
产品力提升了,销量也自然而然提升了。
同时,在三顿半、和厨之外,在过去几年,有一大批的新消费品牌崛起,无论是像小仙炖、完美日记、元气森林等,当我们系统去总结,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是将“品牌力”、“产品力”、“销售力”这三者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而这一切的根本是他们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义,来提升自己的产品力。
产品上他们知道产品是用户需求的载体,是企业和品牌生存的基石,所以他们会把重点放在基于用户需求做出正确的产品定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