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开局让我们有些意外,感觉很难,但高手们总会在艰难中找到机会。那么在未来,产品创业的机会在哪里?
2月23日晚8:00,谷仓创业学院创始人洪华博士详细地和大家分享了:从短期来看,疫情给哪些品类带来了新机会,以及更重要的,从长期来看,有哪些新的品类战机我们要去把握,然后,赢在未来!
以下为部分精华内容整理,可在「阅读原文」处看回放。
01
短期来看
疫情下哪些品类有机会
疫情来之后,我们看后台数据,发现了很多新的产品机会。因为疫情它会影响我们的一些消费观念,进而会带来一些消费行为的变化。大家行为的变化,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1、卫生:更加关注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健康:更加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3、线上:更习惯使用线上服务和产品;
4、宅:更加丰富的宅生活。
基于大家行为的变化,我们来看具体的产品,显而易见我们可以判断消毒类产品机会很大。
直接消毒类的产品自然不必多说,如消毒喷雾、消毒纸巾、口罩等;一些泛消毒类的产品如:紫外线灯、桌面净化器等物品清洁产品;同时,特定人群的泛消毒产品机会也很大,如针对女性、母婴的便携紫外线消毒包等。
第二个为个人运动类产品的机会。
跑步、在家健身、瑜伽等专用器材会有新一波增长,如跑步机、走步机、瑜伽垫、家用小型健身器材等。
第三个机会在食品领域。
短期来说,快餐食品肯定有机会,现在的小年轻们需要很快很方便的速食食品,不想只是吃方便面那么单调,以此类推,高品质的中食、佐餐酱料等,会有新的增长。其次,功能性健康食品也有机会。
第四个机会在个护及出行品类。
比如年轻人自己专属的洗漱用品等,可出行使用的除菌类产品如马桶喷雾等,包括水杯、水壶、隔脏睡袋等均会加速增长。
第五个机会在已有产品加上除菌和易清洁的特性。
比如谷仓参与孵化的做书包的卡拉扬企业,他们在书包里加入除菌或新的抗菌材料,同时,它的包是可以拆开的,打开包之后可以很方便的清洁。家长们会很喜欢。
这是疫情短期给大家带来的产品方面的一些机会,那么长期来看,我们的机会在哪儿?
扫码观看全程直播回放
02
究竟是消费升级
还是消费降级
很多代工厂,一直在尝试做自主品牌,一直没有成功,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
机会肯定是有的,比如看谷仓孵化的企业在双十一的一些战报,一个个生龙活虎,他们在前面冲,也至少告诉我们,前面的路,是有机会的。
具体机会在哪儿,我们来说说最近聊的很热的消费升级的话题。
在之前,有一类观点被炒得很热:榨菜销售创新高,拼多多崛起,都是消费降级的标志。如果来仔细分析下,是这样的吗?
他们以涪陵榨菜为例,一个卖榨菜的公司市值已经突破了200亿,甚至一家台湾电视台说,大陆人太难了,只能靠偷吃榨菜度日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现在的榨菜基本近两块钱一包,而在过去农村,大家都用大缸子来腌咸菜,差不多才几分钱,从几分钱到近两块钱,绝对是消费升级的标志。
把榨菜当做消费降级案例来说的同学,一定是缺少农村生活的经验,我们一定不要把北上广深,当做全中国来看。
很多人也说用拼多多的人那么多,也是消费降级,我还是要说,在过去的农贸集市上,会有各种劣质的东西在上面卖,而拼多多就好似这个农贸集市的升级版,商品更加丰富,虽然比淘宝天猫比,好像降了一些,但比农贸集市高太多了。
所以我认为,真相是消费没有降级。从消费结构上,一定是消费升级的,从量上也是这么反应的,在2019年底,我们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一万美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关于消费升级的总结,还是十九大报告上的总结非常精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03
其实消费分层
更值得我们关注
在整个消费升级里,有个很重要的点,是消费分层。
我把整个中国的消费分成了如下三层:
高价高质
平价高质
低价低质
按照发达国家经验,会出现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上的现象,即少数人掌握了大部分人的财富,这种趋势也很有可能在中国发生,所以奢侈品永远有人在买,豪车、别墅永远有人在买,他们买的是高价高质的东西。
而一般的中产需要的是平价高质的东西,为什么平价高质的商品大行其道?
1、消费者日趋成熟理性,对于工具型产品、日用耗材、标准品,注重产品本身,不盲目追求品牌;
2、房子、教育、医疗三大刚性支出逐年攀升,加上服务消费需求增大,降低了基础实物的日常消费;
3、人生态度的变化,对于极简生活、低配人生的倡导;
4、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抑制了不敢消费。
关于第三点低配生活,我们要具体解释下,所谓低配生活,就是所需不多的简单质朴生活。低配生活并不是让人们忆苦思甜、艰苦奋斗,过上那种苦行僧的生活,也不是要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要在这个充满选择和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与放弃,做到适可而止。低配的生活无须太奢华,应多些低配意识。低配意识,意味着知度而行、量入而出、适可而止,倡导的是生活俭朴、工作简约、办事简明。
所以我们的判断是,消费升级+消费分层。
基于这样的判断,提出谷仓一直在喊的一个口号: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可以重新做一遍。
比如同样是劳保用的手套,我们的可能几十年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我之前去了趟日本,我发现他们的手套底材和我们很像,但也加了些花花绿绿的材料,有硅胶附着在上面,既看起来好看,又增加了摩擦力,是功能和美感的结合,颠覆了我的想象力。
那么消费升级,究竟升的是什么?
我们的判断是:消费场景的细化,带来产品用量的增减;用户意识的变化,带来产品品质的升级;新生代用户的登场,带来全新品类的涌现。
一个个我们来看具体的案例,比如毛巾,很多女生在去健身房的时候,会戴干发帽,它可以在洗完头之后,把头发弄到半干,这样比吹风机的好处是在带着帽子的时候,可以同步做其他的事情。这就是一些消费场景细化带来的产品机会。
比如谷仓孵化的小贝科技做的漱口水,类似于速溶咖啡那样一条一条的,在出差或者上班的时候,在包里面放几条,需要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就好非常方便。
再比如很多人说,外卖平台的崛起抢走了方便面的市场份额,但我想说,当公司把产品再升级迭代下,来契合新的用户需求时,它又会崛起,比如我常说的:中食崛起。就是那种半成品,比如自助火锅套餐等,买上直接轻加工就可以吃,非常方便。
04
谷仓提出“六新”
看产业到底如何重新做
谷仓提出: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到底怎么重新做呢?
路径和方法是什么?
谷仓的答案是“六新”:重新思考、重新定义、重新设计、重新研发、重新制造、重新销售。
我们来拿盐为例,过去他的功效就是调咸淡,可我有一次去美国,发现他们有一类盐卖的特别好,叫做大蒜味的盐,仔细一分析,发现他的角色是发生了变化的,从单纯的调节咸淡变成了调料品。
这样可以给我们很多思路,比如在烤羊肉串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弄孜然加盐的调料品;再比如,能不能把盐变成营养补充剂,那VC来举例,平时可能经常忘记吃,但每天都是要吃盐的,这样是不是可以一举两得等等,思路有很多。
我们一定要思考,新一代消费者有什么不同的要求,有哪些细分的场景我们可以做工作,从用户新的产品,我们能不能定义一些新的产品,然后重新研发、重新设计、重新制造等。
但这里的新产品,并不是一定和大家说要做全新的产品,因为我们发现,用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远低于我们的想象,如果太超前了,用户未必能接受,而且全新的产品需要更全、更强的系统性销售能力,因为要教育用户。
老产品新做是比较好的思路,因为用户教育成本低,让用户有熟悉的陌生感,做一些微创新即可。
我们提到: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可以重新做一遍,但在战略方向选择时,还是要找一些相对容易切的领域。比如有一句话,话糙理不糙,叫做:找神队友,找猪对手。换个词叫做降维打击,或者杀鸡用牛刀等,因为就像战争一样,只有你以5倍或者10倍的兵力来打敌人的时候,你才会是常胜将军,这才是战争的常态。
以上为谷仓洪博士在直播中分享:「2020,产品创业机会」的精华内容整理。
在连续四次的直播分享中,学员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不止一边听,一边做笔记,更有甚者,直接做出了思维导图:
来自学员黄泽赟
来自学员Allen
来自学员Allen
来自学员韩同学
来自学员coco何
谷仓洪博士在每一个做产品的方向上给了大家建议,接下来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把战略落地,这就需要每一个模块都要有科学的方法论及相对应的精细化运营。
谷仓旗舰产品「超级产品经理必修课」,将每一个模块的精准落地方式汇聚成了一整套方法论,同时,这些方法论来自谷仓孵化了137家创业团队之后得来的一手经验和总结,也正是这些经验,让谷仓孵化的各个公司不断地做出爆品,有很好的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