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我遇到关于公众号遇到的问题基本上是“公众号怎么提升流量?”这段时间我所遇到朋友问我公众号的问题基本上“还要不要做?”
可能是我写行业分析文章的原因,一开始就是以媒体倾向的文章为主,所以公众号也只是众多媒体渠道的一个,后来也是哪里有流量去就去哪里做。在2016年时我遇到询问关于公众号引流难题时候,我能够给出的答案基本上:
「不要在一棵树上掉死,不是还有头条号1点号百家号吗?这些都是平台流量在分配,反正内容一开始推出去只是为了给人看,在哪里看不是一样看」。
后来我发现,当时腾讯打击过一次营销号刷量后,基本上很多靠做公众号躺赚的自媒体也开始不只是做公众号了,这给间接给了一些信息流平台的一次崛起的机会,可能公众号自媒体普遍意识了危机。
当然,有顾忌社交虚荣感,那也没有办法的事情,张小龙又不会跟你取消阅读量显示,这个只需要大神一行代码的事情,但是否这些自媒体就会日子好过,我一样是存疑的。
现在存在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公众号的打开率下降流量获取依然困难。公众号早就不是风口了,做公众号还没有出路?」
风口肯定是没有什么风口了,连新注册的号评论都给了,大V们都在撤,做成新大V的可能性自然越来越小;当然不是没有,还是看个人专业积累,对于有志于深耕自媒体的人和团队来说,肯定还是一个必选项。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大概50%在微信上,其他所有的产品加起来争夺另外一半的流量,所谓手机的流量不过是用户日活的打开率以及停留时间,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并且,咱们手机上App装的越多,那么在微信上的时间反而会越长,因为其他App流量分散了,打开其他App的习惯培养不起来了。很多人并不懂其中逻辑,还使劲去开发和运营一个新App,只能呵呵了。
那么做坚持什么样的心态做,也就是成为做公众号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有的公众号的培训讲师包装为新媒体以及爆款大V教人怎么做公众号,这些人讲课值不值得听呢?这个时候增粉这么慢,竞争如此激烈,内容更新的要求又如此之高,还许诺一个美好的前景,这不是扯淡吗?!
我在杭州出差时候,有一个哥们给我一张据说是某大V的讲义上说是「大量开白名单让人转载可以吸流量」办法,我一听就是知道是虚的。我自己做了三年多的公众号,只发原创,文章转载率自认为还是很可以,甚至有单篇文章转载超70个也有好几篇,就算转载我文章也是百万粉丝级的大号,有多少粉丝是开白名单转化而来的,我自己心里清楚。
而那个大V不过就是蹭名人IP再加上炖心灵鸡汤吸引人付费模式,倒是提都不会提,只传授自己有资源可以操作的,又让人觉得很牛,但核心的东西也不说破,可能是因为太简单了,类似这样的新媒体导师很多,专唬小白。
严格来说做公众号就是被这些人路子带歪的,他们赚的钱都是不用做公众号的人钱。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有多大的能力,就吃多大的饭,哪有那么多逆袭的路;来的粉丝多有用吗?我以前带的助理在我没有做自媒体之前,就做了一个书法App存了几十万用户,但是变现为0。很多微信公众号粉丝几十万也没有什么变现,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当他们专门去做一个可以变现的专业号的时候,就会发现是极难的。
写爆款文章刷屏适合一部分有着极强媒体连续创作经验的人去做,往往反复能够策划出优质的选题,这正是媒体人比自媒体更专业的地方,他们不做公众号自然也会混得很好。
痛点其实大家都知道,方法我也观察有一些,再加上自己一直在一线做,以下就再抛一些存货:
我觉得做公众号就是给自己微信加一个稳定的导流入口,吸引到优秀的人加微信,再和优秀的人做朋友,一起进行资源兑换和合作,一天能够平均能从公众号里导到个人号有5个人,一年就是在1825个好友;你需要什么样的朋友资源,就写出行业相关度和专业性更高的文章,再和这1000多号发生业务交集的可能性会大很多。根据我做自媒体的经验,我主动找并且加的好友,成交率基本为0,所以一般我都不主动加好友,浪费时间。而主动加我的好友成交率非常高,至少我做自媒体之后,都没有做过销售,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推销了,营销这个事情基本上不需要做了。
(我在另一篇文章里提及的“Pull原则”)
如果,一天来100个粉丝加微信好友,这样深度了解和沟通的几乎没有,招呼都没有打一个,和陌生网友也没有啥区别,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交集。凡是走暴发路线的自媒体,基本都是贩卖焦虑路线。做公众号需要极大的毅力和死磕精神,凡是以为做公号可以速成的,基本坚持不了一年。
在阿星看来,公众号自媒体出路就是在细分专业的基础上写书,因为公众号大部分都是在文字的,吴晓波的江湖地位就是靠一本本畅销书起来的,即使把公众号卖了也无妨。完全靠公众号输出指望成名可以,但成家基本是不行的,最终还是得靠更为系统、更具背书的价值的书来实现。
所以,文字自媒体端正心态做公众号无非就是三个出路:一是当做触达媒体发文的投稿第一站;二当做自己人脉吸引的聚合器,三是当做写书的素材库。这些都是做一个公众号自媒体应有的修养,现在已经不再是公众号的巅峰,就不要再有前几年那样“黄金时代”的浮夸梦想。
不同的人适合不同做的做法,自媒体从来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生存方式,看自己能力而定,能够获得多少回报取决于你输出了多大的价值。
如果是做营销号,专门抢平台补贴,那就做头条号、百家号这些有流量有补贴的号,从低级水文到高级水文,主要是量要大。
如果不是要赚钱而是要粉丝和流量,那就去做抖音和短视频,现在一个月吸粉几十万也不是特别稀罕的事情,做抖音和做公众号一样,讲究内容的专业垂直度,作品多发上,也没有太多的技巧。
如果走专业路线进行流量变现,又不会玩短视频,如果声音好听就做喜马拉雅或者蜻蜓FM,我也见过一些不做公众号,直接做个人微信号+知识星球模式一样能够变现。
如果是走专家路线,那就应该是行业专家范儿,没事多去社群和企业做做培训、讲讲课,通过讲课的方式写书赚钱,看看薛兆丰身价,或者再看看身边的踏实码字人,就知道这世界没有什么怀才不遇的事情。
以上对于企业做公众号也是适用的,当然,企业做流量会更低,但是合作目的会很强,如果一家企业有1000多个好友是成交的合作伙伴,想垮掉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