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9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快手副总裁、企业扶贫项目负责人王强在“创新扶贫模式 赋能持续发展——视听+精准扶贫论坛”确认快手日活已在近期突破2亿,且仍保持较高增速。
在这篇文章中,不想讨论抖音日活已超过 2.5亿,比快手还多5000万的事情,只想探讨下快手在2018年停滞增长一年,又开始用户迅猛增长流量红利下,我们能做点什么?
2016年12月时,快手的日活跃用户数是4000万,2017年11月时,这一数字猛增到了1亿,月均增速时13.6%。
而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10月,长达11个月的时间,快手的日活跃用户数仅仅增长了3000万,达到了1.3亿,月均增速才2.7%。
而从2018年12月起,快手的用户增长又再次提速了。
2018年12月底,快手的日活是1.6亿,这也意味着,仅仅两个月就增长了3000万,与之前11个月的增量持平。
而在5个月之后,快手的日活又达到了2亿,增长了4000万。
关键是快手用户增长获客成本比支付宝,微博,抖音,淘宝这几款日活超过2亿的大APP低很多,并且快手用户增长更多来自于没被移动互联网严格商业化教育的下沉市场。
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红利都在下沉市场,跟用户增长对应的是快手收入的增长。
当时宿华在快手商业模式选直播还是广告时,他最终选择直播---这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变现方式。
2018年快手收入200亿跟抖音打平,而2019年,快手据说日收入已过亿,并且收入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直播:除了2018年大火的刷礼物外,今年有一个大的增长方式,直播电商。
快手小店先是打通有赞,魔筷,淘宝三大平台,再加上自营小店,以及早已开放的知识付费商品功能。
在当前快手流量红利下,我们能做点什么,首先要明白快手平台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再结合自身优势抓取流量,商业探索。
相比于大部分短视频平台重内容,核心逻辑是媒体、流量聚集与变现;快手则是人生,它的核心逻辑是人,是去中心化的记录、连接与分享。
快手是个真实生活的社区。
快手是一个原生态的生活记录、多元丰富的内容生产、粘性极高的兴趣社群。在这个社群里,我觉得真正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快手里展现自己特长的一方面,然后把自己的特长做变现。
比如快手里的手艺人,非遗传人,传统唱剧,吹唢呐,搞乐器都有很成功的达人。
比如快手里有开卡车的,开船在,开挖掘机的,开盾构机的也很成功。
比如农村做腊肉,种水果,捞海鲜,捕鱼的,尤其是连云港市海头镇的海鲜成功的让你羡慕。
在快手,你就真实记录你的特长,垂直且坚持展现给快手老铁们看,粉丝自然而然会慢慢增长。
尤其是当前快手用户增长迅速的背景下,很多新加入用户,需要关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用户。
在这个红利期加入,涨粉会比较容易。就像2013年做淘宝,2016年做微信公众号一样。
但做淘宝与微信公众号门槛都还比较高,而做快手呢?上传随手记录的短视频,开个快手直播对所有的人都没门槛。
快手当前还处在快速用户增长过程中,现在进入做电商还算早期,使用好工具与数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