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的世界,在你看到的世界以外,还有很多跟你理解与看到的世界平行运行的世界。
一个人的认知和习惯将会影响和限制他对剩余世界的理解,而一个 CEO 的个人好恶也将决定产品和企业能够服务的人群。
我们都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里。
三四线居民应该有一个共同经验,那就是除了房价,物价都比一二线贵,这不难理解,三四线城市并非许多生活用品的产地,从产地到三四线城市,需要经由漫长的链路。
第一种就是层层加价,从厂家到全国经销商,再到省代,再到市县的代理商,再到村镇上的小卖铺。每多一层,都多一次商品的搬运,也多一次交易费用。一个出厂价 50 元的电饭煲,层层加价后,到了乡镇就变成了 200 元。
第二种情况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以次充好,当本地购买力跟不上时,就会出现次品、仿品,很多人小时候应该都喝过「娃娃哈」矿泉水,吃过「康帅傅」方便面。
由于平行世界圈层壁的存在,很多人并不理解更广大价格敏感型用户的真实诉求,这让他们的需求被长期忽视。
中国传统的赶集形态和中国互联网的巨大订单,让同一条街道沉浸在商品交换的欢乐曲中。
街道一边是农村集会,赶集者和小商贩让整条街道充斥着噪音和颜色跳跃的劣质商品,满地散落着各色传单,空气中飘散着三轮车带来的刺鼻柴油味。
街道另一边是拼多多商家的发货点,传送带飞速地把一箱箱几小时前刚刚从农田中出土的大蒜送进货车车厢里。这些饱满雪白的蒜粒,将在三天内,绕开经销商体系,直接邮寄给消费者。
这两个世界是平行的——一些人在向全国各地输送优质低价的商品,一些人却被全国各地涌来的劣质商品收割。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是否触网,是否有机会绕开陈旧的经销体系,来获得同等价格的优质商品。
PC 是一个无限链接的时代,任何东西都可以链接。但移动时代就变成了一个个孤岛,中间没法自由跳转,App 下载加了一道流程,中间转换效率就差多了。结果一定会是大的越大,小的越小,巨头垄断会越发厉害,「这就造成,采购流量会有水涨船高的态势。」
五环外的赶集人,大多没有城市生活经验,农村集市和镇上的小超市,几乎就是他们接触外界商品的唯一渠道,除此之外,他们并无太多选择权。
「五环外」用户出于社交和通讯需求,购买了智能机之后,装一个微信就停在那儿了,对于他们来说,互联网,信息社会就是一个微信。
而传统中心电商面对线上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早就超过了 200 元的现实,必须提倡「消费升级」和「品质生活」。更何况,不卖高价商品,连最初烧掉的 200 块钱获客费都回不了本。竞价排名,这种中心化机制,会让卖 300 元货的头部商家越发壮大,卖 30 元货的腰部尾部商家逃离。而价格敏感型用户依然只能回归村头巷尾劣质品的怀抱。
那么五环外的生意能做什么,在这个折叠世界互联网应该给五环处的用户提供什么?
只有「新方法」,让用户自发口耳相传,才得以冲破流量孤岛。才能下探到价格敏感型客户的刚需。一旦撬动这个群体,再用单品的高订单量去撬动供应链最上游,缩短链路。
张银杰是一位触网的新农人,他不仅通过互联网卖蒜,还卖家乡的香梨。过去,他在新疆把库尔勒梨用快递方式零散地发往全国,需要经历六次搬运,磕碰无数,5 斤香梨的快递费用就得 45 元,如今有了高订单量支撑,张银杰得以在郑州建仓,香梨可以用几辆大卡车集中运到郑州,每辆卡车能装几十吨,再从郑州发货,这样一来,一斤的物流成本降到了 3.5 元。
借助单品爆款的模式,张银杰能大蒜以 5 斤 9.6 元的价格包邮送到消费者家中,而消费者在商超里所能买到的普通蒜,价格四倍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