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我睡了,凌晨三点,我醒了。
这个生物钟,有点“爱迪生”。
据说爱迪生每天的睡眠只有六小时,9点睡2点醒,醒了干什么?他搞科研搞发明,我不搞科研不搞发明,也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躺在床上,听了一会外面的声音,想感受下夜的黑,原谅我写不出文艺的句子,这个点,外面安静得出奇,什么鸟虫似乎都睡觉了,宇宙万物和谐又统一,白天一起叫晚上一起睡,一起喧嚣一起安歇。
盘算了下今天的规划,不想打扰家人休息,于是起床。
花了半小时清理阳台的绿植,前段日子出差没有打理,有些枯黄的叶子,老了,尘归尘,土归土,于是,浇水,拿出剪刀,把老叶子摘掉,把新生的清洗,很快,一个绿意盎然的小世界,又回来了,欣喜,充实,空气都清新不少。
想起我堂姐来家里喝茶, 看到我阳台的植物,大呼:哎呀,我瞬间对你刮目相看,以为你是个无聊的工作狂,没想到你还有这情趣!
我笑,种点花草而已,每天看着高兴。
我堂姐是英国海归硕士,曾就职四大,知名上市公司,现在深圳,却常年在美国出差,负责一个电子烟品牌的海外市场,我们见面时间并不多,似乎每次见面都在聊工作,其实我也希望和家人分享的东西,不只是工作。
就像我近期写的东西,有人留言问是不是转型了,怎么写起了游记和鸡汤。
我笑答,我的生活不只是干货和工作呀,写干货的号非常多,我的并没有什么不同,而我的旅行,读书,阅人,历事,我所做的案例,我的个人思考与输出,才是我的常态,这些记录着我的成长,真实的一面,也是独一无二的,我希望吸引你每天来看看的,不只是干货,不只是技巧和套路,不只是年入百万的故事,而是和我一起学习成长的全部。
晓涵plus社群里,很多人对如何在社交媒体打造个人品牌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我相信不少人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
我也经常被人奉为大咖,专家,老师,并因此获得很多资源和机会,钱赚到了些,名声也有了点,回顾自己这一年的新媒体之路,我的心态很平和,所有得到的都是我应得的,没有得到的也是应该的,我更关注自己少了点什么,应该如何提升。
所谓厚积薄发,还谈不上,十年一剑太漫长,我想任何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积累几年,总会有点存货或者绝活吧,只是有的人善于表达,有的人不想甚至不屑,有的人不会或者没这个意识。
这些年冒出这么多新媒体平台,会表达的那一撮借助工具的力量,就如诸葛亮借东风,这些工具帮助我们能无时无刻艺术又畅通的表达自己,能让我们和读者用户消费者陌生人离得越来越近,然后相互产生“化学反应”,发生链接,结果无外乎是将“人,钱,产品,服务”链接到了一起。
其次,这一年我都在逼迫自己不断学习和吸收,亲力亲为,实践营销,总结方法,倒逼输出,我可不想塑造自己勤奋苦逼的创业形象,这些不过是我的生活常态和本职工作,我乐在其中,因为受益了,也没什么坚持的理由,凡事要拿坚持来说话就苦逼了,就是既然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一直做呗,既然做了,那就尽全力做好吧,既然有人愿意和我一起做,那我就带着大家一起把事做好,把钱赚了,把生活过好了。
说重点,在打造个人ip这件事上,性格决定我们是否适合做这事,方法决定我们能走到哪一步,格局决定我们能走多远,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结果。
性格这个关键词,人性及价值观是多元的,我的办公室时常会有人来拜访,可以说什么样的人都会遇到,有些是来谈合作的,有些是来取经的,有些可能只是对我好奇来瞻仰下,有时候我静静的听着大家讲故事,他只说了开头,我就已经猜到了结尾,但大多数时候我是沉默的,不予以评论,也不想过多的表达,这已经是我所能表达的对陌生人最大的善意。
这个人能不能跟我合作,他是否适合打造成网红大v?是否适合一起创业,他可以和跟我一起走多远,这些能闻出来,一个人真实的一面,在社交媒体往往只能体现出一面或者几面,单凭这些表面,并不能支撑一个人获得其他人的信任及认同,真正能拉近人心,打通信任的是这个人真实的正面的性格。
什么样性格的人适合在社交媒体走的长远?我有几个关键词:开放,真实,有趣。
开放,即打开自己,放下自认为的表面束缚,真实,即敢于真诚的面对自己,并且乐意享受表达,面子尊严心理障碍那都是病,有趣,做人总的有点情趣嘛。
我一直关注的秋叶大叔和萧秋水,都是活跃在社交媒体多年的知识网红,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们可以一直红这么多年,早在2014年他们就写了很多干货,后来发现,干货只是他们的起点,真正支持他们走到今天,并且可以一直被铁杆粉支持下去的是他们的性格,开放积极,有分寸,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写出来,什么可以不说,敢于呈现自己真实的一面;热爱表达,有料,赚钱之道充满正能量,对读者始终心怀善良,而不是在收割智商,做一锤子买卖,而且他们都很好玩,即使在现实生活,也会有很多人愿意和他们做朋友。
关于打造个人品牌的方法,其实这个话题我可以一段话写完,也可以和你说三天三夜,有个朋友说我的文风极简又有内涵,真是夸张了,我倒是想尽量不要自己过早的沦为油腻的中年妇女,平时我话不多,一说话也希望说重点,想想一个不喜欢说废话的女人也是蛮可怕的吧。
首先,你得有个绝活,你最擅长的东西,其次,你要把这套绝活变成产品,最推崇的是出书,出书是检验一个知识ip的试金石,或者做成课程,也可以变成一套服务体系,这套服务体系值得你花很多时间来打磨,变成明确的具体的服务内容和价格,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再者,包装你自己,就像打造一个品牌一样,形象,头像,签名,你所能呈现出来的最好的一面,这些说起来小事,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我发现这一年我换了几个发型了,也买了几万块衣服和包,貌似还没有找到我最满意的风格,甚至秋水老师建议我打造个人品牌vi体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主色调,平时发布的内容和照片,也要统一,简单的至少也要给人职业,干净的感觉,形象很重要的,有的人的头像,一看就没有聊天欲望,朋友圈的内容一看,就觉得不想过深的交谈,这些细节我一般不说。
接着,学会钓鱼和养鱼,以及跟鱼做朋友。
钓鱼就是引流,熟悉各大平台的规则,知道将你的绝活发布到平台,引流到个号,知道一有机会就去各大场所站台做分享,让更多人看到你,知道靠近大v,借力他们的名声和流量,让他们帮助你,知道花钱花在刀刃上,去混各种有价值的圈子,链接更多的人,走上更大的舞台,和各种人合作,互推,借力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养鱼就是建立信任关系,跟人聊天,发布朋友圈,和好友互动都是养鱼,跟鱼做朋友,把你的绝活给鱼吃,鱼会不会给你反馈?这种反馈可能是欣赏你,认同你,付费你,包养你,甚至想靠近你,走进你的生活,签约你的服务,这才是养鱼的开始,如果你的服务真的可以帮助到别人,他们才会愿意帮你推广,即使没有利益关系,这才是裂变的开始。
有一个核心的事情不能忘了,不断打磨你的绝活,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关于格局,细节决定一切。
我在晓涵plus社群,对这词的感触蛮深的,有时候我亲眼看着有人被收割缴纳智商税,我也不想多说,我不为群里任何一人做信任背书,我只推荐我个人信任和认可的人或者课程,学会辨别是一个人玩转社交媒体的基本功,在此处不交学费,在别处也会,如果能真实学到东西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那还好,而对于收割的人而言,每个人自有自己的路,即生命线,如果绝活不给力,透支的是自己的信任,消耗的也是个人品牌。
在这个群里,我更多的看到的还是大多数人友好真诚积极的一面,而我所需要做的就是让一个社群在她的生命周期每个阶段,都朝最好的方向走,创造有价值的内容,让她良性运转。
有时候我也会被人套路,比如聊天记录,一转眼被截图,别人拿去做营销去钓鱼去收钱,比如红包都发给了挂,比如苦口婆心禁止广告,有人还是绞尽脑汁发了软广,也有人私自拉人去卖课程做裂变,貌似我知道的太多了,只是不说而已。
包容,是对一个社群发起人最大的考验,但是,再包容也要有底线。
尽管看清楚了生活的真相,还是热爱生活,尽管踩了无数坑,还是对人心怀善意,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输出自己的优质实践成果,让他人受益,是我在社交媒体这一年,最想对你说的真心话。
写完这篇,天亮了,外面各种声音响起,扫地声,脚步声,小孩的哭声,大人的窃窃私语,想起我在长江边的一个老友,不知道这么多年了,她是否还如当年那样,晚上九点睡早上五点起,如今我也步入你的节奏,也越能理解你说的,这段无人打扰的,属于自己的小时光,很美好。
互动话题:在留言区,写下你在【唐晓涵】公众号关注以来,最大的收获或者感受,最打动我的三位,送萧秋水最新签名书《进阶》。
冲格新媒体--专业的新媒体整合营销服务商,为企业提供系统的新媒体营销咨询,培训,双微运营,事件营销,h5开发和品牌全案策划设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