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运营怎么做(4个阶段的运营策略)

无论是运营一款互联网产品,或者一个公众号,根据用户使用产品店过程,有四个关键运营指标,即:来源量,转化率,活跃度,留存率。

来源量是每天来的用户人数,转化率是成为真正用户的比例,活跃度是用户使用产品的程度,留存率是转化成老用户的比例。

这四个指标为什么关键?

这些指标的背后是规律,因为他们代表来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和状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动,不断发现产品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运营指标,才能实现运营目标。

来源量运营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呢,不是来源量的不断提升,而是老用户绝对值的不断增长,来源量是一款产品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

转化率决定了产品运营的效率,起到衡量“真正有效用户”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准粉丝。即使用户来源多,但是转化率不高,真正转化为有效用户的少,说明运营是失效的,所以用户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要精准。

活跃度代表了用户对产品的真正的态度与评价,活跃度决定了产品的真正价值,所以活跃度是产品运营的结果指标,活跃度高,说明产品好,能获得用户的认可和喜爱。

留存率是运营成功的关键所在,是计算在一个运营时段内,新用户留下来沉淀为老用户的比例。加入一个app有海量新用户注册,但是这些用户一段时间后都不会使用这个app,甚至全部流失,意味着这个产品的日活跃用户数是不增长的,因为没有老用户沉淀,留存率决定了产品发展的成败,运营的目标就是让新用户不断沉淀为老用户,通过老用户沉淀让新用户持续增长,这是健康的运营模型。

以上四个指标,说明了一款互联网产品的运营规律,但是不同类型的产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运营的重点和方法不同,一般分为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产品从0到1的过程,就是种子期,这里最核心的是种子期,绝大部分互联网产品几乎都死在了种子期。

在不同生命阶段的产品,我们的产品运营策略不同。

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公众号,有不同的表现特点,每个阶段也有不同的运营策略。

种子期

有个数据,粉丝总数低于2万的账号,都属于种子期。

而大部分半死不活的号都死于这个阶段,就像一个新产品一样,没有知名度,没有调研,本身功能和定位都不是很清晰。

这个阶段,最应该做的事情,其实是找到自己差异化的定位!

现在公众号内容最大的问题就是同质化!

在传播学有个创新扩散理论,只有2.5%的革新者会尝试使用新的事物。

这个数字很科学,当有100个人看到一个新的公众号时,可能只有2-3个人会关注你的微信,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这个对我有什么价值?

找到定位后,应该启动传播吸引粉丝。

花钱做推广广告,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合作互推,全矩阵导流,活动分享都是值得尝试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获取种子用户的过程,是一个试错的阶段,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同时,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艰难,毕竟是从0到100,上道了,就顺路了。

玩车教授是一个重度垂直汽车行业的公众号,每天提供原创的汽车导购资讯和在线购车咨询,相当于在微信再造了一个“汽车之家”。

目前已有千万粉丝,连广告的打开率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估值1.2亿左右。

创始人姚俊峰曾坦言:2014年起步之初,团队都是小白,没有资源,不懂车,没有流量。他们获取种子用户的唯一方法:一个个的和用户聊天,CEO姚俊峰平均每天聊2000人。

玩车教授当时花了3个月,把粉丝从0做到了10万。

他们的方法很简单,采用了优质内容分发的思路,创作优质原创内容后,分发到今日头条、搜狐等网站,集中引流到公众号,相当于把各大媒体变成了内容发行渠道。

唐晓涵的个人自媒体矩阵,同样采取了类似思路,分发原创干货,从微博、微博、简书、知乎、头条等引流到了公众号、个人微信号和社群,通过用户运营,转化到线下,实现成交。

种子期获取用户的关键,并不是依靠产品丰富的功能,也不是依靠资源和资金,而是通过核心的功能,获取第一批用户的认可,建立产品店口碑去抓取用户。

成长期

在粉丝数达到5-10万左右,即是进入了成长期,这时候风格基本确定,粉丝稳定增长,活跃度表现良好,也开始考虑商业变现,卖东西或者做广告,打造收费社群。

这个阶段,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持粉丝快速增长!

有这么几条建议:维护好第一批核心的种子用户,通过构建和输出一种价值观,强化他们的圈层感!让他们受益!打造一个坚固忠诚的传播圈!

现在大部分社群玩的很虚,最核心的一点是:没有让参与者受益

不能让别人获得好处,为什么要追随你?

其次,通过持续的活动,让更多用户参与进来,提高整体活跃度;对内夯实团队,扩大营销费用。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混自媒体圈,链接更多资源!如何与自媒体人做朋友,是一种艺术。

如果过了两万粉丝,算是进入用户成长期,公众号内容调性、定位也比较成熟,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做付费推广,推广要快、有力度,同样制定目标和执行计划,比如从2万粉丝增长到5万,2个月完成。

付费推广的渠道,每个号不同,也需要一个试错,特别是想商业化的公众号,更需要做好付费推广的规划,现在用户红利期已过,内容红利期还在,有坑,也有机会。

成熟期

之前与剽悍一只猫也简单聊了下,现在他的账号60多万粉丝,新开的剽悍晨读很短时间内获得10万粉丝,把主账号的粉丝进行垂直细分,账号运营和广告收入相对稳定,他慢慢进入了沉淀期,目前粉丝增速趋缓,本身势能也达到一定强度。

按他的话说:前段折腾太猛,1年增粉60万,有种被掏空的感觉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巩固和加强现有模式,在内容上,除了图文,也开始做视频,后面也会考虑音频等。

他还说了句我以为最重要的话:现在几乎不参加任何线下大型活动,让他觉得浮躁的东西,都拒绝。

这个阶段,其实运营的不是一个号,而是运营主的心境!

能运营一个大号的能力,不稀缺,稀缺的是运营人的内心格局

衰退期

这个阶段,目前达到的公众号不多,自媒体人萧秋水老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她有带着粉丝完成过平台的迭代和更换的体验,从豆瓣到微博,到公众号到喜马拉雅。

她说的:能一直跟着你走的粉丝,才是真的粉丝,而她也一度完成了个人品牌标签的身份升级

姚俊峰强调:互联网生态中一切价值均来自于用户影响力,通过新媒体去改变和影响用户的习惯以及消费行为是最重要的!

用户一旦信任你,就会希望你直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有庞大的用户体量,是互联网产品商业模式的基本门槛,有体量,才能承载裂变式传播,这也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一个较大区别之一。

传统媒体专注做产品和内容,提供海量资讯,却忽略了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无法满足个性化、更细分的用户需求。

数据不说话,也不说谎,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内容有传播力,有生命力,符合用户的胃口,更能市场化,它能告诉我们,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只有能解决用户需求的模式,才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才是商业变现的可能。

解决用户的痛苦,给他们带来享受,获得利益,其实我们分析成功的大号,无不如此,对用户的需求理解和解决,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明天文章预告:种子期获取种子用户的12个方法及案例。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