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 我的新媒体小秘圈炸锅了,因为多个一线微博/微信大号被封,如图。
同时,以下公众号大号也被永久封号,对,你没看错,是永久,千万粉丝大号咪蒙也被“禁言”。
有个朋友说毒舌电影的死忠粉,据说每篇文章都看,十分赞同其中的观点与内容,还特意找我私聊此事,很是愤愤不平,居然说封就封了,还永久!
毒舌电影已完成a轮融资,由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领投,估值3亿。
封号事件的背后是什么?
源于:
“2017年6月1日起刚刚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其中规定——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从事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一句话,体量大了,说了不该说的话,触碰到了不该触碰的黑线,被开刀了,一个自媒体,粉丝再多也是个写文章的,写文章就该“高举社会主义和谐大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环境,”别谈政治,别爆明星隐私,别宣扬低俗媚俗之风......
这次网信开刀的是娱乐类大号,算是新媒体内容领域的潮流,成就了诸多百万千万粉丝大号,有本书叫《娱乐至死》,这会看起来挺讽刺的,这个举动,值得深思。
同时,我司在代运营腾邦国际等数个公众号,也被客户要求绝不能触碰政治等敏感话题,的确,作为上市公司,有公众形象的存在,要注意选题,注意角度,注意......
这事件一发,我想到了《活着》这本书,其实,活着,一直活着,活得比别人久,笑到最后才是赢家,对于自媒体人也一样,先别管要多少阅读量,要多少粉丝,要赚多少钱,要有多大的影响力,这些都是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之上。
要活着意味着要敬畏游戏规则。
早在几个月前,就有多个自媒体人被品牌方因为舆论导向问题而告上法庭,其中不伐bat巨头,一张律师函以损害品牌名誉名义搞上法庭索赔百万千万,一般普通的自媒体人其实是承受不起的,别说打官司这事熬不起,精神上经济上的压力就能轻易压垮一个人,当然,这只是杀鸡儆猴。
也许说的有点严重了,说点实用的。
法国诗人勒内·夏尔有句诗,懂得静观大地开花结果的人,绝不会为失去的一切而痛心。
静观新媒体舆论环境,我们可以考虑做这些事以规避风险。
1.遵守每个平台的舆论规则,研究并且关注政策动向,遵守法规,不睬地雷,守住底线,了解动态,把握动向,内容积极健康,不触碰不该触碰的话题,阅读量下降了没人看了怎么办?先活着,稳中求生存。
2.搭建自媒体矩阵,开展多元化经营,现在很多大号也在琢磨要不要开发自己的app,如果只是单纯依托微博,微信平台,万一哪天触碰了什么,被封号岂不是前功尽弃?有这个风险。微信官方也表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来一个新物种会把自己取代。
上个月我在简书写了一篇关于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结果被举报直接封号,在此之前我在简书已经积累了一年将近五十万字,后来我写信向官方求助,结果也是不尽人意,被封就封了,我大不了再开,重头再来。
从一开始业余做自媒体,我就是矩阵运营的,你在知乎/简书/公众号/微博/头条等平台都能找到我的账号,相对精准的粉丝我都导入了微信个人号,所有的转化成交其实也都源自个人号私聊,和线下沟通,把自媒体平台定位引流+内容分发平台+个人ip打造工具即可。
3.2017年自媒体内容创业已经进入下半场高强度监管阶段,那些有些low逼的营销手段就别玩了,比如微信群发+批量加人+批量养号软件,给用户造成骚扰的低俗手段以后都的适可而止。
4.多向内求,多提醒自己产出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少被外界各种浮躁的声音干扰,精进专业,只要想写,想分享,在哪都是发声,换平台是迟早的。
5.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积攒人品,好好理财!
电影《荒岛余生》有句台词我非常喜欢:“我不能停止呼吸,因为明天,当太阳升起来,谁知道潮水能带来什么?”
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