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自媒体,其实就是卖艺的,当然,卖艺不卖身,卖啥艺?
汉代的班固写过一篇《西都赋》,里面有句话非常贴切的给出了答案:“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什么意思呢?
就是随时随地的看到啥,想到啥,都有感而发,把这种体验加以提炼,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分享出来,就像一个人浑身都是开关,每到一处,就打开一个开关,利用环境和体验把自己全方位激活,一个浑身都是故事的人,和一个每天朝九晚无两点一线的人,哪个更吸引人?为什么吸引人?差别也就在开关的激活上。
这也是为什么旅行自媒体能吸引人的根本原因所在。
因为,他的身上充满未知,生活充满冒险,和多种可能,十分具有戏剧性,他在经历我们普通人无法经历的东西,所以,好的旅行输出内容,具有连载日记的属性,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就像看电视剧读一本小说一样,它的故事属性,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为什么大部分旅行自媒体做不起来呢?我觉得还是在内容的输出上。
比如都是干巴巴的攻略、流水账日记、生硬且缺乏审美的图片和视频、没有故事价值的直播,或者都是百度百科可以找到的东西,那就没有可读的持续价值,很快淹没在海量的旅行自媒体内容大潮里,做旅行自媒体的人很多,真正冒尖的却很少。
我现在常在旅行号一个叫LIVE,这个号碰红了一只叫双喜的周游列国的越南土狗,作者带着这条狗,开着个很老的越野车,在中越边境线自驾走了几圈,靠写公众号卖字,接广告,走到哪看到好东西也在微店卖一下,现在也活了下来,做的还不错。
我经常看他的内容,一是我喜欢狗,他这个调性比较特别,带狗旅行本身还是一个话题,在国外蛮多这样的案例,在国内现在要想通过带着狗旅行走红还是机会的,比如,美女,豪车,名犬,一流的摄影,一流的文案,特别点的路线。第二是我觉得他的文字不错,挺文艺的,有功底,但是对生活和旅行的思考稍微浅了一点,这和作者本身的阅历和眼界息息相关,以及我所说的激活,取决于作者敢不敢放开自己。
另一个号叫机车少女环游记,作者是个北京90后女孩,挺有个性的,开个机车,在无人区西藏走了圈,然后搞了个环游中国和100个人恋爱的活动,主要靠打赏收入,现在准备搞境外环游了,每天更新的文字多是日记体,写每天遇到的人和事,路途中一些思考,遇到的困难,有三万左右粉丝,之前看赞赏数过百的还不少,多是一些铁杆粉丝。
我为什么会经常看她的文字呢?首先是她的个性,二十多岁的这个年纪做这样一个事情,我很羡慕且欣赏,她的确挺勇敢的,从做这件事的魄力上碾压了大部分同龄人。我相信她的很多经历比她的文字更曲折、坎坷,甚至很多东西没法写,不能写,旅行是一件苦逼、危险的事情,特别是一个女孩开个摩托车,深入无人区,你想想,四野俱寂,一个人都没有,车如果没油了,遇到坏人怎么办,不过我坚信,这份经历对作者以后的人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有时候我甚至想暂时放在深圳的公司,和她一起走一段,去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其次,就是我刚说的,她的确代替我们在经验另一种人生,我们会不自觉有代入感,如同自己也在经历那些事,就像看电影一样,没看一个电影,就像经历了另一个的人生,这种代入感让我们短暂脱离现实,丰富了感官和精神上的体验,会上瘾。
这半年,我去了韩国和泰国,国内也跑了不少于十个城市,加起来里程距离上万公里,在路上有些浅层次的思考。
首先,旅行的核心内容在于一路上所遇到的人、事,看到的风景和自己的思考,我们需要如实记录下来,真实的东西更具有穿透性,真实是内容的生命线。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走心的文字,这些文字发自内心的表达出来,不是基于某个目的,矫揉造作,胡编乱造,文字不撒谎,见字如见人,在我们不知道要写什么特定主题的时候,不妨做个真实的记录者。
我记得在韩国的时候,一起游玩的有一个韩国朋友,一个在韩国工作的澳门朋友,其实他们身上有很多和我们不一样的东西,就是行走的故事素材体,比如韩国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结婚,韩国真正的加班文化,韩国的企业是如何管理的,韩国的海女是怎样的历史,为什么在中国很难吃到真正好吃的韩料,当时我就处于一种每天被不同的价值观碰撞的阶段,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我们所到的每一处景点,都是我们从网络看不到,别人没写过的东西,以前我很喜欢一个人旅行,经过这次以后,如果去国外,一定要和当地人深入聊天,听他们讲故事,这些内容,对自己的成长也很有益处,让我们不是从一个狭隘的角度去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段历史,融入他们,从他们的立场,把自己代入到他们的生活角色中,也能让我们从自身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以一种更博大的胸怀和眼界看世界,以前的那些烦恼也都不是个事了。
比如我们写旅行中遇到的某个人,哪怕是一个短暂的邂逅,我们应该如何描述他的故事呢?有个框架,比如他的主要特质,个性上,经历上的,外形上的,其次是他的细节,和他相处的过程中的感受,描述一个人,要具体细节化,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而不是笼统的概括,这样留下来还是一个模糊的影像,最重要的要思考这个人的经历和出现,带给你个人的影响,你的思考,感触,如实面对它,人和人的相遇都是一种缘分, 遇到什么人,就会收获这个人的人生故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个世界上这么多人,甚至很多奇葩,过着令我们匪夷所思的生活,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你觉得很特别,很震撼的东西,其实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生活的常态,每天的日常。我曾在泰国普吉岛和一个老外聊天,他正在环游世界,背个超级大的旅行包,每天拍摄很多好看的照片,靠卖这些照片做成的明信片赚点路费,我看他坐在路边,很狼狈的样子,一张明信片才卖几十上百泰铢。我和他说,你应该了解中国的微信,开个公众号写游记,发布你拍摄的照片,会有很多人给你打赏的,他非常不理解微信和公众号,但是最后居然还是打开了app下载,然后他还留下了邮箱给我,让我和他写信,算是交了个朋友,哪天我也想环游世界的时候就找他聊聊把。
第二,打开自己的开关,敢于接收不一样的东西,体验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让自己处于开放自由的状态,把这些分享出来。
我以前旅行是从不做攻略的,想去哪就去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我是个很有规划和自律的人,每天的时间要做的事情,我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唯独旅行这件事,我就喜欢完全放开自己的状态,处于一种充分的时空和身心自由,目的是让自己放松。如果是一个人就还好,如果有其他朋友同行,就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我可能会开始动手制作详细的攻略,几点出发,去哪写经典,怎么安排交通,吃什么,住哪里。另一方面,也处于思维激荡状态,无时无刻在思考,想吸收新鲜的东西,钻研这个地方的历史故事和风土人情。
好奇心,且让自己保持旺盛的状态,是旅行自媒体必须修炼的技能,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敏感了,也懒得去吸收,其实旅行是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相信有很多人之所以能在旅途之中完成蜕变,也是因为看到不一样的东西,遇到不一样的人,了解了不一样的自己,做了很多不一样的事情,重点是要思考,引发实际行动,并把这种体验分享出来。
第三,一些必备的基础技能和心态。
文字和摄影,不是普通人都可以玩得转,但要做好旅行自媒体,这又是不可或缺的软硬件技能,或者会玩视频,玩直播,会手绘,这些内容形式的东西,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擅长来定,要熟练各种app。在内容传播上,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媒介载体,比如开通微博,公众号,头条,一直播,搜狐旅游自媒体等平台。
也许看的人不多,要多和粉丝互动,多一些活动,送点礼品,发布内容后要@同行,或者官方旅行类帐号,有些旅行平台是有流量和内容支持政策的,利用好这些资源借力,进入圈子,和同业号互推。
不要着急变现赚钱,先做好内容积累粉丝,旅行类自媒体除了收到打赏,广告,还会有一些酒店和目的地邀请做活动,挺多福利机会的,路上还可以做微电商卖点当地特产。
人在旅途,有时候也是囧途,竖立好的心态,输出好的内容,对于自己是一份珍贵的经历,对于他人,也有正面积极的影响,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你走过路,遇到的人,做过的事情,看过的书,都是你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