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中旬,我在写新媒体运营文章,日更第21天的时候,读者只有一千不到,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发布公众号,组建了一个【唐晓涵写书参谋团】社群,三天时间,招募到了135个人,而后封群,进群门槛很低:认可我的文章,任意分享一篇到朋友圈,或者任意赞赏即可。
半年过去了,从这个社群里面,我找到了三个合作付费客户,五个报名第三期写书训练营的学员,大约有六个内容合作供应商,大约有五个人给我介绍了新客户,同时我也建立了类似的数个不同主题读者池子,收获了一些铁杆读者,他们追随至今,并且经常帮忙转发、推荐。
同时,从这个群衍生出另一个群,即【唐晓涵公众号联盟】,入群要求为自己有在运营公众号,并且订阅读者在一万以上,用于互推合作、投放广告,我的公司服务的客户经常有投放公众号软文的需求,所以当时想直接聚焦到一批运营主源头,我们做大号广告投放经纪。
其实这个社群,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把更新的文章发布到社群,然后请大家提建议,偶尔也会把公司的项目拿出来和他们互动,有空的时候也做点小分享。
也是因为这个社群的存在,在开始写作的时候,给了我一点压力,倒逼着我坚持日更完成书稿,有人提了关于新媒体的问题,我就写一篇针对这个问题的文章,也间接为我提供了很多写作素材,通过这两个案例让我对社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而加入社群的人有因为“我这个人脉中转站”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一群朋友,除了与我有更深入的沟通之外,他们之间又相互产生很多有价值的互动和链接。
所以,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再小的个体,也可以有自己的社群。
付费社群在今年也就不是一般的火热了,去年下半年已经初露苗头,甚至养活了一帮专门靠买卖社群、社群软件盈利的微信服务型微商。
一方面我们看到大量社群在沦陷,广告垃圾群遍地都是,反而更加凸显了有管理,有体系,有独特文化和价值的优质社群倍受欢迎。
今年年初,冒出了很多不同主题的付费社群,社群营销是未来的大趋势,任何有专业的个体,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社群。
【写书训练营】就是一个付费社群,通过分享有价值的东西让大家不仅提升写作专业,写出一本书,还能收获社群、收获人脉、了解微信营销的新玩法,这本身就是成功社群的案例。
比如我们这期有个代号911的美女ceo,很有才华,前华娱卫视的导演,资深媒体人,现在创业做了个《脸书》的短视频心理学节目,于是我给她提建议,为她出谋划策,建议她把节目做成《一分钟谈心理》的短视频,然后找与用户标签契合的大号去联名投放,这些优质内容的视频可以帮助大号吸粉,获取用户,做媒体背书,然后拿着投放大号的视频节目去找广告商拉赞助,接广告,广告的形式很多种,可以和大号一起分成。
这样一个全新的节目,就可以靠借力的方式,迅速曝光,打开知名度。因为911团队的优势就是做内容,他们媒体人有天然的内容优势,但是他们再引流方面不是很在行,现阶段没有品牌推广的好方法,那就专注做好自己的擅长的就行,找准有流量的大号们的痛点,大号都缺乏优质内容来延续大号的生命周期,这两者碰撞在一起就很互补。
911参加我们写书训练营,还可以获得类似这样的支持,其实也是社群赋予的独特价值,你付费加入 不只是一个社群,而是结交了一帮各有所长的专业人脉。
昨晚秦王会coo张兵老师在写书训练营进行了分享《如何通过写书出名并赚钱》,反响非常好,大家都反馈价值巨大,远远超过学费。
我也是社群经济的受益者和实践者,在新媒体项目运作中实践过多种玩法,自有社群数百个,合作社群两千个,能整合联盟到的有上万个,我们公司的很多项目推广我都利用上了这些社群资源。
随着创业成本越拉越高,粉丝来来去去,难以沉淀,公众号的沟通一对多,不及时,比较封闭,线下沟通成本高,合作过的客户需要靠投入时间和感情维系,否则后端价值低,如此创业只会越来越累,创业者建立自己的专属社群,可以打造个人品牌,事半功倍。
而随着微信用户越来越庞大,服务体系、支付环境越来越健全,为知识付费,为价值买单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为社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用户的为有价值的社群付费这种意识已经越来越明显。
记得去年有个读者咨询我的社群,居然因为门槛太低拒绝加入,她说:“如果付费两三千,我可能会更愿意加入,因为我想进入更优质的社群学习。”当时我的出发点不是运作高端社群,所以那个参谋团的确不适合她。
今年我也在寻找更高端,质量更优的的社群加入,希望和更优秀的人一起,改变自己的一些思维方式,由内而外的提升自己。
我是怎么衡量高端社群呢?别说我俗啊,我觉得【社群成员年收入】的标准就是一个很好的衡量点,毕竟物质基础决定一个人的眼界和思维方式,钱是一种能量。我希望找到和我同量级,甚至比我更高的人群交流,这样才能快速成长,吸收他们的气场和能量。我认同能量守恒定律,不是在消耗就是在吸收,人和人的关系,社群的实质价值也在于此。
举个例子,我们这期写书训练营里有个高手,他是做商标的高手叫成道,服务的客户包括:小马宋,玩车教授,老罗,刘克亚等,他如果把这些客户组建成一个社群,那就是互联网大佬的圈子,光这些人脉的价值已经足够有吸引力,如果花10000元可以进入这个圈子,还能得到这些大咖的专题分享,你愿意付费吗?我想有人会的。
这种类型的社群适合我们这种服务B端客户为主的机构,属于老板型社群,比如我把冲格服务的客户ceo聚集一起,这个资源圈也是很可观的,有各个行业的专家、ceo、投资人,他们可以相互之间对接资源,创造更大的能量,经常聚会,组织线下活动,还能发展出各种主题的小圈子,比如越野一族,读书会等。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有某个领域的专长,那可以和我一样信奉1000粉丝定律,找到1000个铁杆粉丝,好好精英这个社群,让自己从经验“事情”,升华到经营“人”,人脉关系的核心是从自己给别人提供价值开始,你贡献多大价值,就能收获多大价值,就能把自己变成人脉中转站,吸引更多同频的人。
这两三个月,大家应该对秦王会商学院这个合伙人社群不陌生,他们是典型的【合伙人社群】模式,缴纳10000元成为合伙人,然后卖大佬的培训课程赚钱,朋友圈转发文案都是统一格式,他们只要复制黏贴即可,这种社群不是适合所有人,一方面取决王通秦刚老师的个人影响力,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的内容质量,入伙的合伙人本身的朋友圈影响力,谁给你背书,这些决定你是否能赚钱。
以上这些,希望对你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