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文章怎么写(大咖写作思路解析)

假期,吃喝玩乐,公众号停更了六天,我的内心是矛盾的。

一方面去年日更168天35万字,用力过猛,笔力不济,需要修复内力。另一方面居然有种隐蔽的负罪感,每天盯着别的大号,居然有人只停更了两天,我一边骂他不是人,另一方面又天天读他的文章。

事实上,我这六天进入了“文字便秘状态”,一个字都不想写,一句话都憋不出来,一本书都不想翻,看到文字就想吐,跟人聊天恨不得说英文。

今天偶然看到一段话,终于释然。

“鲁迅说:我的文章不是涌出来的,是挤出来的。

张爱玲说:我写文章很慢而吃力,所以有时候编辑先生向我要稿子,我拿不出来。

王尔德说:我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去掉了一个逗号,到了下午的时候又把它放了回去。"

看吧,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文字工作者都不容易,写文章做自媒体,并不是什么风口,而是一门技术,技术就要不断练习,精进技巧,提升内功,赋予情感。

就像画画、弹钢琴一样的技术,天分、机遇、勤奋,一个都少不了。

要知道,现在网络文学上质量不差但没有阅读量的作品,够我们读二十年!即使这些作者全都封笔,有才华,不为人知,郁郁弃笔的人太多了。

而对于写作者而言,压力源于内在,健康的心态就是生命力,导致很多写作者放弃的,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强加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放低标准,痛快表达,专注提升,轻松前行吧!

终于,把心态调整好了,我才敢打开电脑,开始年后这第一更,醒醒脑,今年【唐晓涵】这个公众号没啥大目标,扎扎实实写100篇,真实增粉一万,足以!

继续说说我对“写文章这回事”的一些思考吧。

在我的素材库里,有四个区域:可以写的,不可以写的,可以公开的,不可以公开的。

所有的文章写出来,唯一的价值就是给人阅读。这个“人”,晓涵以为,不包括自己,只有"读者"。即时自己换了视角,也是自己的读者,写给自己一个人看的,都是自嗨。

给读者看的,就要从读者角度考虑,也就是注重用户体验。

他们想要阅读什么样的内容?

有用的干货,有趣的故事,独特的体验,有力的情感。

在文字界,不是自媒体界,有一个不太有趣的文字等级链条,排位最底端的是实用干货文章,其次是小说、诗歌、散文文学类,再者是哲学道德类。

很多中文社科类背景的写作者,并不将干货类文章列入写作范畴,因为觉得low,没有逼格,继而在文学类追思宇宙、感叹人生。而干货类文章,这几年得益于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年轻人学习成长的旺盛需求,阅读量在逐渐提升。

而随着类似的公众号越老越多,打开率越来越低,按照目前公众号打开率3%-10%的机率,很多品牌号的文章打开率甚至不足3%,一篇一千阅读量的文章,粉丝数大约在三万,这一千阅读量是指主动打开的,不是通过其他推广手段实现。

2016年,冒出一类“真人专家型”公众号,就是我前文常写的“深度垂直专业自媒体”,晓涵也算赶上了末班车,小小飞了一下。如果今年你还想在自己的领域占个位,建议“精细化”运作,精,内容精选,细,行业细分,化,人格化,拼的人格魅力和内功。

假期遇到了个鲁迅文学研究专家,他给我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重读鲁迅的经典作品。

鲁迅先生是个医生,更是文字大师,他的短句叫一绝,文字之中的色彩、通感、比喻,运用得炉火纯青。

有人读他的文字,感叹他的设色和构图,是一副标准的齐白石小品。对色彩、通感的运用,让一篇文章读起来“声色味俱全”,这离不开对内心的感知,生活的观察、艺术的修为。

他的文字,充满力量,情感激昂富有感染力,令无数热血青年动容,今天读起来仍是淋漓酣畅,一气呵成。

对,就是这个“气”,即文气,晓涵偶尔也有这样的体验,一篇文章一鼓作气写完,没有卡顿,洋洋洒洒,不回头改一个字,就像练内功,内心喷涌一股真气,一招剑术浑然天成。

就像喝了一杯小酒,微醺,沉吟之处,那些字句纷至沓来,如满天星斗。

只是,这股小真气,有时候要等,有时候要逼,有时候无法掌控,说到底还是修行不够。

假期见了个同学,小提琴音乐家,他说他脑海里每天都是旋律,看到的文字,也是。

他怎么辨别一本好书?那就是通过音律。

每一个文字,每一句话,都有内在的快慢节奏,有自己的明暗色泽,句与句之间彼此还有应和反复。我最近在拜师学粤语,也是因为喜欢粤语的音律,用粤语读古诗词,别有一番风味。

潜意识里,我喜欢的文字,也是充满乐感的,也是精准的、富有画面感,音乐感和新鲜感的文字,而更高一层级的,就是调动作者本身的充沛而真实的情感,审美、视野和格局,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好文字。

荣格说:“根植于无意识身处的创作冲动和激情,是某种与艺术家个人的命运和幸福相敌对的东西,它践踏一切个人欲望,无情的奴役艺术家去完成自己的作品,甚至不惜牺牲健康和平凡的幸福。”

一针见血。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点写作冲动,有点文字表达小才华,应该妥善对待,写之有度。才华是工具,也会让我们成为奴役,才华可以帮助我们,却不是我们的全部,生活才是。

写文章是一门小技术,在新媒体运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每个新媒体小编,每天平均都要花费四五个小时才能精心发布一篇较为理想的文章,咱们不要动不动逼他们十万+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必须的。

对于自媒体而言,写文字就是吃饭的家伙,要吃就要拉,相信你也和我一样有“便秘”的时候,那么,咱们调整好心态,抛弃假期综合症,一起轻松前行吧!

对于普通人而言,写文章是我们积极入世的工具,好文笔不是天生的,是读好书,见高人,行万里,是逼自己,坐下去,挤出来的。

2017,让所有人,写文章不再便秘!

让我们从文字的深处,走向文字的更深处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