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6 13:00:30) 我在博客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全文如下:
自媒体思考三--潇洒姐何故潇洒?
得知潇洒姐,是在朋友家中聚会,看到一本书《女人明白要趁早》,随手翻了几页,感觉内容还可以,于是借阅,朋友说:“你难道没看过她的书吗?她在微博很火的!”
然后又拿出一本精装笔记本,“这就是从潇洒姐淘宝店铺买的本子,很好用!”我不以为然:“出书还卖笔记本,她到底是干嘛的?”“你值得研究”朋友说。
后来我读完了她的趁早书一二册,登陆了她的公司网站,关注了她的新浪博客,添加了她的公众微信,收藏了她的“趁早小店”,虽然没买笔记本,我觉得自己也算是一个忠实的粉丝。
简单梳理下她的“自媒体发达”路线。
缘起-潇洒姐想必生来是个“爱折腾”的妹子,其人生价值观是“追求人生体验最大化”。白天疯狂的工作,读研,进外企,开公司,晚上疯狂的开party。
突然有一天,被高级会所的酒精音响笼罩的潇洒姐,恍然醒悟,尼玛转眼快三十了,好多事情没做呢。这大概是我们奔三又稍微有点追求的人共同的感悟。只不过有的人也就想想罢了,一觉睡起来又是另一天,于是又三十好几了。
潇洒姐选择了静下心来,打开一盏台灯,开始文学创作,于是有了《写在三十到来这一天》,写完分享到博客和姐妹们邮件,于是背起书包旅行去了。三个月回来后,姐们震惊了,四个字“这文火了”,到底火到什么程度,我也不知道。
火了-据说2008年写写的,到2010年搜索量到了300多万。商业嗅觉敏锐的潇洒姐感觉到了人生的某种使命感,于是继续静下心来,打开那盏台灯,继续开始文学创作,于是有了《女人明白要趁早》这本书,这本书的核心就是潇洒姐的“总结过去,规划未来”。随后此书轻松售卖10万册,潇洒姐成了畅销书作者。
再来一把-如果潇洒姐继续写作,乖乖做一名畅销书作家ceo,利用个人品牌知名度拉点业务也足够活得滋润。出书后的潇洒姐微博粉丝一跃十几万,同时,各种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竞相路面,展露风采,以一种“女神般的励志形象”迅速占据了广大迷茫女性的心和腰包。
她有思想、有品位,外表强势,内心温柔,事业家庭一路高歌,身材样貌无可挑剔。在这个精神迷茫又断层的时代,女性们太需要这样一位明星般闪耀的精神导师了!
总之,她已经不是简单的畅销书作者CEO,她有了自己的品牌“趁早”,定位为“女性第一励志品牌”。她的品牌核心主张是“sharp your life ”,让每个人活得更好更精彩更丰富。
虽然她选择了淘宝店铺这样一个不太高大上的载体,她卖的东西还是挺精致的。我发现她的小店卖的东西都很有趣,看起来随性,其实不然。她喜欢做计划,有一本很厚的人生计划书,每年都对照着实现。
于是她把这个习惯,结合自己的商业设计和制作团队,开发出了一系列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简单概括就是:功能丰富,设计漂亮,有点贵,主要客户群以世界500强的白领们为主。
又如,她自己喜欢穿白t裇配牛仔裤,这也源于曾经的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无形之中,给白t裇赋予了一段品牌故事。
于是她卖自己设计的白t裇。据说,这个小店目前营业额已经破百万,利润百分之三十。这对于很多大掌柜的店而言,不是个大数目,毕竟要笑到最后才是最好。
还有戏看--如果潇洒姐停留在做好这个“趁早”品牌,利用微博微信畅销书等新老媒体的宣传,作为一个自媒体,在如今自媒体盈利路径还不太明朗的时段,她已经算是很成功的了。
现在,她又有了新想法,她毕竟是顾问公司出来,作为同行,我理解她这种职业情结。她想做“通过包装营销领导人,帮助领导人提升影响力,从而促进品牌和产品的销售”这样一件事。
我想这对于她,不是难事,毕竟她自己就是最好的案例,她是自己的代言人。她就是这么走出来的。她可以总结一些工具方法思路,复制给更多的人。
简单总结,自媒体潇洒姐的潇洒在于三点:
第一,品牌精准的定位,她的品牌定位“女性第一励志品牌”,核心主张sharp your life ,品牌对象“对事业爱情家庭以及未来感到迷茫的广大女性群体和部分男性粉丝”。
第二,粉丝。粉丝靠的是品牌传播载体,她出版的畅销书,微博,微信,录制的电视节目等等,这些都是在给自己做营销,都是各种传播载体,载体的核心价值在于产生粉丝。自媒体是离不开粉丝的,粉丝是自媒体立足和发展的土壤。
她的微博上非常频繁的互动活动,“每天专注三小时”、“和潇洒姐塑身100天”,都是在和客户对话,影响客户,让更多的客户更喜欢她,更信任她,从而促进她的产品销售。她的微信上每日问答,同样如此。她的趁早学院,更是如此,产生一大批粉丝。而她今后的长远发展,也取决于粉丝的数量和质量。
第三,粉丝价值的出口,也就是她到底怎么赚钱。趁早小店,可能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而领导的影响力提升则是面向vip客户。她定位了,有粉丝了,怎么利用粉丝赚钱,就来自这里。
而目前来看,这一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需要做趁早小店的投入,从产品开发,到包装设计,到销售管理。哪天趁早成为面超市向大众女性的一个以励志为主题的超市,她提供有品位,精致,又有内涵的产品。趁早也就成功了。
最后,祝福潇洒姐,越来越潇洒!
(2014-05-23 23:50:40) 我写了另外一个人,他叫老罗。
自媒体思考六--说说老罗的锤子情怀
知道老罗英语?《我的奋斗》?那么,罗永浩和他的锤子手机,你一定不会陌生。
高调进军手机界,在网络热热闹闹炒作了两年,锤子手机终于发布了。
两年来,老罗这个大V自媒体,性情偶像,就像一只永远打着灯笼的萤火虫,在浩瀚无垠的互联网世界里,孜孜不倦的发光散热。
锤子手机最终销量如何,有人看好,有人唱衰。
这都不重要,我认为,老罗无疑是手机圈里做得最有情怀的偶像。
即使失败了,他也绝对可以诗人一般的底气,背对着大家,面朝着大海,低声沉吟道:心若在,梦还在,大不了重头再来!
没错,他是有情怀的!
他的情怀来自于四个字:示人以真!
第一个真:认真做产品。
这是老罗最打动我的地方,源于他做手机,真正回归到了手机的本质,即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在发布会演示软件环节,很多细节体现了一个最大的特点,他都是从消费者使用场景出发,从用户需求出发,做到了人性化的贴心关怀,比如:定时短信发送、图形设计的细腻与精致,其感性主张就是“体贴”。
双按侧钮唤醒摄像头、81宫app拖拽方式,在和其他具备差异的基础上,证明自己更为先驱和科学,其理性主张是:优越。还有定时发短信、录音打小旗,屏幕整体下拉,定时静音、左右手用户,这些都为消费者在制造惊喜。
第二个真:认真做品牌。
他是在做产品,更是在做品牌,而锤子手机品牌的核心来自老罗的价值观。在发布会,老罗反复提到:考虑到我们是一个小厂商。考虑到我们刚起步。这种低身段,一下便拉近和客户的距离,而没有传统公司的高大上装逼格调。让人感觉亲切,真实,可以信赖。
在发布会的结束,他很严肃的说: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只想处心积虑的靠改善人类生活来获取利润。如此,买锤子手机的人,已经不单是在买一个手机。
正如无印良品,不是在卖衣服,卖生活用品,而是在卖一种自然、朴实、有品质的生活方式。锤子在定价策略上,也做了定位,我们不是卖奢侈品,也不是在卖屌丝货,我们就是在卖一部理想主义者心里完美的工艺品。
第三个真:认真做策划。
前期宣传造势方面,他在微博的种种亮相,被骂、被质疑、被鼓励,被嘲笑,无论如何,都是被关注。如此,有关注,才能不断调动目标客户和粉丝激昂的情绪,也培养了用户为人格买单的习惯。
而相声式发布会的体验更是绝对前无古人。这可不是逗逗乐子,每一次掌声、包袱、停顿都是精心策划的。
而对于产品卖点的提炼包装,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对于观众情绪的控制,对公司价值观的阐释都世界级大公司级别。
其次,老罗运用讲故事的手法,娓娓道来自己如何去日本搞定jdi显示屏的故事,如何搞到富士通的拍摄解决方案,如何请到前苹果工业设计师。
这比一大堆参数,更吸引人,更靠谱。我想这肯定不是一个工科男可以想出来的营销策划,这源自老罗的情怀。
第四:认真做搅局。
老罗在发布会一开场,就以各种反问,揭示行业普遍存在的误导消费者的选择手机的错误标准,以此来改变消费者的选择标准,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四核?八核?2100万像素,hifi音质,“我靠,那些参数有什么用,手机像素那么高,单反都达不到。”于是有了锤子:像素1278万有效像素摄像头。
Cpu,高通骁龙,我是手机公司老板,我看不懂这些参数。于是有了锤子:目前量产的全球最快的移动cpu。
高温低硅晶技术?我也不知道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于是有了锤子:目前全球最好的显示屏之一。他用接地气,说人话的方式再一次拉近了与消费者的关系。
最后,作为一个忠诚的苹果用户,我仍看好老罗和他的锤子情怀---示人以真!
转眼,关注他们俩有三年了,他们都已经发展到了三年前没有想到的高度。
今天回顾这两篇文章,记住了四个字:示人以真。
记得我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我的初衷就是想了解下自己脑袋里每天都在想什么。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现在这么了解自己。
这两年收到不少表达感谢的留言,其中一个说:“也许你自己都不知道微信那头,你用你的文字,行动帮助了多少人,相信很多都跟我一样是受益者。”
真出乎我的意料,我和子悦说,“其实我就是在做一件很普通的事情,通过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一不小心就成为自媒体了。做自媒体有那么难吗?做你自己就好了。”
说真的,写文章,说实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一直自觉写干货比写生活容易,干货只需要找题材,提炼观点,填充理论和案例。
而写生活是做自己,要挖掘内心,要敢于暴露,要不断经历,才有源源不断的素材。
很多大V在社交媒体的形象,其实是包装出来的,那都是为了剧情需要,角色需要,在演戏,真正本色出演的少,因为大部分人都很平凡,没什么菱角,没有大起大落的经历,没有高超的表达技巧,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吸引不了人。
而大众更喜欢看故事,看冲突,看偏激的人,看奇葩的事,看励志的鸡汤,因为生活需要嘛,就像大家愿意花钱进电影院这个小黑屋,一个半小时,短暂逃离现实,进入另一个世界。
看文章,消费时间,也是一样的。萧秋水老师和剽悍一只猫都曾劝我,不要一直写干货,因为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干货,大家需要有温度的,有情感的,真实的生活。
2017年,有人说传统自媒体进入衰败期了,公众号红利期早结束了,对流量的依赖较大,晓涵认同,有垂直领域的内容能力,又有传播能力的人,才有出路。
短视频,直播平台,公众号,小程序在今年会正式成为企业新媒体标配,企业新媒体将反思和重构,一大半会死,好的会越来越好,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精准营销场景运用会越来越广泛。
今晚说到这,以下为TalkingData联合Wemedia正式发布《2016自媒体行业发展报告》,转载,参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