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每天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前些天还热火朝天的分答(付费语音问答平台),突然就“升级”去了,分明看着就是套路!
近日,我关注了下美国的新媒体发展状况,殊途同归,一个新媒体平台,能活三五个月很easy,能活三五年已属难得。
平台在变化,发展越来越成熟,伴随互联网成长一代的用户也越来越聪明,良莠不齐、充斥驳杂,对品牌方的新媒体内容要求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挑剔,加上日前广告法的管制,在新媒体做运营,越来越难了!
这大概是中国五千万新媒体从业者共同的心声。
个人以为,这恰恰是做新媒体运营最好的时代。
历经一轮又一轮的大浪淘沙,那些生硬、无趣、铺天盖地的“硬广”已经令用户审美疲劳,而真正会讲故事,有优质内容,有好的产品和服务支撑,又懂新媒体媒介传播的品牌方,能在这一波浪潮中,迅速完成更迭,甚至逆袭。
新媒体运营,其实就是做好一件事:和粉丝做朋友!
首先,注意力是有限资源,也是做营销最集中的阵地。
当我们看到中国有六亿人,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刷着手机时,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不同,商人会觉得这是商机,文化人会觉得这是社会的畸形与退步,恕我愚钝,我看到的是“孤独”。
孤独的人,在社交媒体最需要什么?朋友!
这也许是歪理。你也可以理解,社交媒体,关键在于“社交”,社交的作用还是回到了“朋友”。
其次,回到品牌方,我们做新媒体运营,你可以试着跳出新媒体看新媒体,忘掉自己是品牌方,忘掉新媒体,忘掉营销这回事,其实,你就是一个身上打着品牌方logo的人,在社交媒体和朋友聊天。
品牌人格化,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你就是品牌,品牌就是你,你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和粉丝做朋友。
那么,怎么和人做朋友?
新媒体运营的基本技能一是内容,能生产好内容,有很好的驾驭文字和图片的能力,这是传播的信息源头;
其二是传播,了解不同新媒体平台的规则和用户属性,选择最适合品牌方的媒介组合;
我认为,最重要的技能,还有一个“调研”,即了解你的用户是谁?用户画像?用户的需求?
先了解,你要和谁做朋友?才能和他做好朋友。
我们知道著名的二八理论。
80%的网络言论由20%的网民制造,活跃的网民数量并不多,愿意分享消费感受的人可能还不到20%。
如果这部分已经选择我们品牌的消费者,如果恰巧又是活跃分子,这是时候我们该做的,或许应该是和他深度的聊一聊:关于做朋友这件事了。
而做朋友,先做内容,分享和互动是核心!
分享,分享你的经历、你的见闻、你的故事,你的专业。
内容营销的本质,就是把自己的故事用别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激发阅读兴趣。
讲自己或者品牌的创业故事,为自己打造独特标签,讲公司产品和服务给人们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故事,搭建品牌和用户沟通的桥梁。
做新媒体运营的人,每天都在忙着抓热点,找高关注度的话题,其实粉丝真正最关注的东西,永远也只有和他有关的内容,消除痛苦,获得好处,产生共鸣是三大原则!
从传播学角度,负面的,新奇的,有趣的,也能获得病毒传播,这里离不开策划,我们看那么多经典案例,都是精心策划完成的。
关于怎么说,没有人喜欢看人在社交媒体端着,装13,高大上反而产生距离感,接地气,说人话,放轻松,娱乐化,反而是不错的选择,适当来点幽默感,以娱乐的心态参与,勇于自嘲,甚至自黑。
如果你是一个一板正经的人,那也别特意卖萌,找到最符合自己个性的内容风格,让品牌真正人格化,保持一致性,学会艺术性和有策略的表达内容。
互动,一切成交基于互动,只有建立了信任的关系,才能有转化。
就像朋友一样,互动就像是在攒人品,新媒体“点赞”和“转化”,是很完美的游戏机制。
人品好不好,看这两个数据,做内容,就是为了攒人品,这样,你发起的营销活动,产品反馈意见,新品用户调查,朋友们随手一赞、随手一转,就是最好的口碑营销!
和人做朋友,能着急吗?
不能!速成的东西,不是好东西,朋友也一样。
朋友就像一杯好酒,要慢慢品,才能品出味道。所以你得有一定的耐心,先慢慢积累一定粉丝的数量,不断耕耘,不断互动!
我们都喜欢什么样的朋友?
有趣的,值得信赖的,或者专业的,有个性的,善于沟通的,真诚的,知己方能知彼!
新媒体没有什么标准的成功模式,它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和粉丝做朋友,让他们开心,让他们信赖,为他们提供价值!
关于转化的秘密,以后再说。
做新媒体运营,就是做好一件事:和粉丝做朋友!
做营销,就是在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