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凡客,有些渊源。七八年前,第一件职业衬衫,就在凡客买的。两百多块,笔挺、贴身,穿上去人也自信不少。以那个年龄阶段对一件衬衫的需求,凡客算是达到期望值了。
用户都是喜新厌旧的,我也不例外。如果一个品牌不能持续给我们惊喜的话,那必定毫不犹豫的换。后来,随着职业生涯的成长和收入的增加,我果断抛弃了凡客,转向拥抱时尚大牌,现在对国外的量身定制服装比较感兴趣。
然而,我对凡客,也是有感情的。曾经在微博和陈年互动,参加他们的新品转发活动,居然中奖,领取了免费的t裇,写了140字的试穿体验报告。
凡客于我,就像一个老朋友。在那个追求梦想的年纪,和“凡客“一起同行过。现在我很少谈梦想,谈的更多的是赚钱,和“凡客”也渐行渐远了。
而凡客呢,我觉得它就像陈年一样,本来大家一起玩追迷藏,其他孩子都回家各找各妈了,他像个掉队的孩子,还在黑暗的迷茫中寻找出路。
凡客的诞生,可以说是生逢其时。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凡客最早的模仿者PPG。当年,诞生于2005年的互联网服装定制品牌PPG,以“轻商业公司”著称的商业模式备受追捧,开创了国内网络卖衬衫的先河。PPG创始人李亮,是做网络整合营销的高手,在互联网所到之处,进行广告轰炸。PPG除了数据运营、库存和客服外,其他环节通通外包,这种模式便是“早期原始的电商模式”,走的是传统商业的捷径,经不起市场的推敲。ppg犹如建在砂砾的一座城堡,短暂辉煌过后,历经风雨,在09年寿终正寝。
而凡客,却是PPG灭亡的直接受益者。凡客沿袭了ppg网络营销的优点,采取与广告商分成的模式,极大降低了营销成本。成立三年,销售额从几百万人民币翻到了6亿人民币。后来居上,成为当时互联网服装垂直类目的老大。文青出身的陈年,在营销方面造概念玩文字游戏,那叫如鱼得水,陈年讲品牌故事的水平绝对是一流的。曾让韩寒、王珞丹代言的“凡客体”风靡一时。然而,凡客走太快了。快到迷失了自我。从2011年的公司管理层决策失误,百亿指标落空,到2012年的品类盲目扩张,凡客变成什么都卖的电商平台。再到2013年的盲目追求规模和增长率,凡客遭遇资金断裂、拖欠供应商货款、裁员风波,好在陈年背后的男人雷军,总能在关键时刻,真金白银力挺。基友如此,夫复何求?
后来,陈年每年都做反思,仿佛成了陈年的个人节目,就好像互联网大佬总喜欢社会公众写《给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一样,这成为互联网公关经常谈论的话题。嘲讽也罢,看衰也行,陈年这几年的心路历程,可想而知。当年能与陈年齐名的刘强东、周鸿祎,一个个都飞上天了,陈年却还在苦苦挣扎。
2014年雷军领投的一亿美金,也许是陈年的最后一次机会。陈年的坚持,让我想起某位互联网大佬的话:你没有错,你只是老了。
首先,在品牌定位上面,凡客并没有给自己贴上合适的标签。我们在凡客身上,最开始看到的是PPG的影子,后来是中国版无印良品、优衣库。却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凡客。相比之下,淘宝的“全”,京东的“快”,小米的“发烧友”,苏宁“平价”,这些标签是清晰且精准的。凡客呢?曾经的文艺范凡客体,与极致、专注的新定位并不符合。再去看下凡客的官网,满屏皆是“29元起”、“10元专区”、“9元区”,就差写上“廉价文艺货”这几个字了。这让凡客的用户,多少有些尴尬的。小米虽然便宜,可是人家是发烧友。品牌是一种瞬间识别、瞬息联想的东西,在品牌世界里,只有感知、没有真相,某种低端品牌形象一旦在市场中形成,实际上是很难改掉的,不是你想升级就能升级。即使花海量资金去包装和传播,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凡客在品牌定位上面,吃了亏。
其次,凡客只有“互联网”,却没有“服装”。做互联网终究是要回归到产品的。我们买衣服,无非看重款式和质量。这两个是凡客的硬伤。优衣库掌门人柳井正说过“服装就是信息本身,这种信息来自于设计,也来自于品牌本身”。在服装领域,很多品牌都在学习zara的“快时尚”理念。凡客也在学,却只学到皮毛,没学到精髓。Zara衣服虽然定位中低端,可是出自设计大师之手,拿得出手。凡客的自主设计,还停留在小学生水平。从我个人,一个非忠诚粉丝角度看,凡客的衣服,丑!而且非常执着的坚持着丑。时代在变,用户在成长,审美在提高,凡客倒是一直没变。且凡客曾一度爆出涉嫌抄袭而暴露出来产品设计问题,丑就算了,质量还差,凡客的质量差评也曾频频爆发,缩水、变形、褪色,鞋帮断裂。2013年的某个夜晚,陈年幡然悔悟,决定回归到产品的本质。说只想做一件最好的白衬衫。他找了好久,最后找了个300支,终于梦想成真。好基友雷军在微博回应:“作为凡客老客户,我想要的很简单,就是一件真正好的白衬衣。把产品做好,才会有凡客的品牌和用户忠城度。”这话读来意味深长,是批评,也是鼓励!
再者,凡客的营销,模仿了小米,却成不了小米。在营销上,凡客有品牌思维,却没有用户思维。小米喜欢玩数据营销,凡客也跟着玩,上文说的300支、3D限量冲锋衣,22厘米的长绒棉,这些数据,经常在凡客的网站可以看到。然而,每次看到,我都是一脸懵。一件衣服,要这些数据有鬼用。这又不是比拼配置的电子产品。难道一件衬衫也可以“来,不服跑个分”?用户考虑的只是款式好不好看,是否合身,舒不舒服,质量好不好。另外,小米发布新品喜欢玩饥饿营销,限量销售。这种方式对于电子数码产品是可以的。然而,凡客也玩!衣服这种竞品,淘宝分分钟可以买到,我还要排队买?这简直就是作。而且衣服的客单价低,和小米手机没得比。同样的营销费用,销售额相差甚远。除了这些华丽的模仿的营销手段,凡客自己又有什么创新?凡客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感受?噱头和营销也许可以出奇制胜,却无法让品牌笑到最后。
说凡客这么多坏话,不会被封杀吧,还好我没什么名气。作为粉丝的肺腑之言,我是希望凡客好。最后我还想多说几句凡客的灵魂人物陈年。
陈年太文艺了!今年凡客的新系全是我喜欢的作家、诗人的经典诗句。比如马尔克斯、穆旦、张爱玲。比如“春天的邀请,万物都答应,说不得的只有我的爱情”,“因为,你知道,我们是不败的英雄,有一条肋骨。”太感性啦!我很喜欢,可是我会买凡客的衣服吗?不会!我的审美没在这。那么凡客的真正用户会买吗?不一定,他们未必喜欢这些句子!陈年他自己都说了:凡客只做我喜欢的和懂的。凡客的品牌口号也变成了“不商量、不讨好、我喜欢”。字里行间,都是骄傲,都是任性,都是情怀!也许,陈年真该反思,用户是谁?用户喜欢什么?用户懂什么?光自己嗨有什么意思呢?要大家一起嗨才对啊。
对于今年很热的网红经济,陈年愤青式表示:“我看不懂网红经济,我不明白一个人,因为他有名或者他红了,他就可以一夜之间弄懂一件衣服,弄懂一个化妆品,弄懂十本书?我不信,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是骗子的经济。”
但是,陈年自己也没想到,他其实就是网红!他的新浪微博有六百多万粉丝,出版过小说《归去来》,他有“穆旦与30幅画”社群,他自己对粉丝的影响力,就是对凡客的流量贡献。这个和陈年自身对网红的看法是否有些矛盾呢?
而他的好基友雷军,又怎么看待网红的呢?为了卖小米新品, 雷军在亲自玩短视频,那是网红爆发的基地!
陈年的另一个老朋友周鸿伟呢?360浏览器虽然8年市场占有第一,但在今天的视频时代,他又与时俱进推出直播功能!
在互联网的浪潮之颠中,凡客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像它的成功,是时代的产物,它的没落,也是市场的趋势。互联网瞬息万变,要么变,要么死。
陈年说 :“我就是想完整地做一件事情,这是一种基因或者说冲动。因为卓越网可以说整个运营基本上是我做的,但是这个事儿不属于我,我只是很小的一个所有者,所以有不甘心的地方。”
不管怎样,这种精神,值得钦佩!也期待凡客有逆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