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大学生成长于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其消费和娱乐存在明显的互联网印记,大学生年度消费规模达3800亿元,了解大学生消费特征,推及未来市场的变迁和发展,是本次报告的研究课题。
大学生年度日常可支配金额达千亿规模,日常可支配金额之外大额支出自主决策购买。
大学生日常消费:爱吃爱美,女生爱打扮,男生喜欢游戏和聚会。
欧美品牌提前布局男性护肤美妆市场,男性大学生使用的美妆品牌集中度高。
女生品牌多元化,彩妆启蒙品牌欧美为主,护肤以国产和日韩系产品为主,彩妆以欧美系为主。
在校期间,护肤理念不断升级,高年级学生精细护肤品消费比例更高。
大学生平均每14个月更换一次手机,55.7%的大一学生上大学后至少更换过一次手机。
高年级选择iPhone的比例更高,苹果和华为是大学生使用的主流品牌。
大一挖掘,大二大三尝新,大四逐渐形成自主的品牌观念。
大学生使用的品牌平均每两年一次迭代,在大学期间获知大部分目前使用的品牌。
品牌选择有主见,信赖个人体验,网络KOL成浮云,使用评价是大学生了解产品的主要渠道。
自主辨别产品优劣,不执着于特定品牌。产品实际性能是影响大学生手机购买决策的关键。
对于好用的产品,传播意愿强,大四学生推荐传播意愿更强。
消费决策:自主理性决策,提前消费。与高中相比,大学生日常可支配金额翻番,一线城市大学生生活费水平高于其他地区。
日常消费-有一定的自由支配金额。吃住学习等月必要开支800元左右,非必要支出追平必要支出。
大额消费-量入而出,购买最需要的。大部分大额消费为理性决策,行为冲动购买比例较低。
分期付款为近半大学生提供必要支撑,男生提前消费意愿高于女生。
花呗和京东白条成大学生首选透支方式,电商平台以日常场景切入,并通过便利的操作获得新用户青睐。
后台留言《2018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获取完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