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机会有哪些(内容是优势)

老赵,是我朋友圈为数不多的资深媒体人,70后,两个孩子的爸爸。

在传统媒体摸爬滚打十几年,历经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传统网站和新媒体,从记者到媒体广告公司副总,再到新媒体投资人,认识五年,我们一共吃了三顿饭。

因为这三顿饭,我时常戏谑: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痛与快乐,他的转型,就是一个缩影,有时代的烙印。

五年前,我们相识一于个甲方品牌宣传片的拍摄。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的火锅味很正,啤酒不上头。

老赵和我说起在媒体的趣事和见闻,一会忧国忧民,一会风花雪月,一会文采飞扬,但绝不谈赚钱,不谈商业。

他教我如何处理甲方乙方微妙的关系,谈及传统媒体体制内的弊端,说道新媒体的冲击,最后感叹道:传统媒体,寒冬将至,未来几年,将有大变

第二顿饭,三年前。

那天晚上的寿司很正,清酒很清甜。

那会我还在甲方做市场,老赵已脱离体制,四处奔走,拜访新媒体人,遍迹北上广深。

席间谈及“转型”、“创业”,他两眼放光;问我在企业如何做互联网广告投放,企业自媒体如何运营微博、微信,他居然拿出小本做记录。

他说,传统媒体人,已经迎来了最大的黄金机会,是时代给他们的机遇,他很想做点什么。

我问他到底怎么定义新媒体。

他坦言:传统媒体以外的媒体,都是新媒体。

以后人人皆媒体,任何企业皆媒体,就像微信公众号的广告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

这几年,我也历经了新媒体对于企业品牌营销、公关传播的冲击,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交的改变。

然而新媒体对这个时代的改变,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作为传统媒体人,他们的感触是最深的。

因为一切都变了,用户变了,投放广告的渠道变了,内容要求变了,从垄断为王,到内容为王,隐形权利在慢慢过渡,以往的思路、玩法、套路都不一样了。

新媒体的本质是数字媒体,通过内容把人、服务和钱链接起来。老赵说。

我说:在新媒体做内容,传统媒体人有天然的优势,软文、图片、视频,新媒体三大武器,没有哪个媒体人玩不转。

老赵:对,传统媒体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内容,其实是旧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这些年,他一直在探索,这种转型应该如何做。

第三顿饭,已是今年,仍是寿司清酒。

老赵已是新媒体资深玩家,联合了一帮媒体人,创办了一家教育类新媒体机构,获得了风投,未来指日可待。

这次,我对他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转型,格外有兴趣,并拿出小本做记录。

老赵说,所谓转型,其实这几年一直在受刺激,推翻自己,拿自己开刀。

刺激让人焦虑,也让人兴奋,这几年,媒体人转型创业的成功案例太多。

南方都市报的喻华峰,历经风雨,最后走出体制,创办本来生活网,运营褚橙,一下子家喻户晓。

方三文,原南方周刊编委,创办了“雪球”这样一个炒股神器。

李学凌,原网易总编,创办yy语音,已登陆纳斯达克。

创业家的牛文文、金牌培训师金错刀,均是媒体出身。

徐沪生,老媒体人,创办的“一条”视频,开创了中产阶层生活方式品牌,一度成为新媒体圈现象级产品。

特别是一条,创办时,就花了很长时间做定位,他们另辟蹊径,选择中产阶层,为他们传递一种美好生活的方式,开创视频美学,塑造一种精致、唯美的品牌价值观,典型的从用户场景出发。

定位要重度垂直,足够细分,而且要“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就要融资,就要占山为王,在细分领域尽快建立自己的垄断壁垒,打造护城河。

现在再去做一个类似一条的视频产品,就很难啦。

其次,我们最早看到一条,是在广点通的广告,知道那条广告图片和文案吗,“一条”创业团队修改了无数次。“一条”很敢于砸钱做推广

这和传统媒体人的思路不一样,以前我们砸钱是很谨慎,要么就是资源置换,要么就是表面功夫,因为在体质内要向领导交差,要有考核,好追踪。

分析下来,老媒体人最大的机会,还是在内容,而不是平台。

互联网功能性产品,我们是玩不转的,那是理科生的思维,且机会都已经被bat占山为王,只有老大,没有老二。

我们媒体人,更多的是文科生思维,我们的优势就在于内容,要把自己最擅长的点做透、做细、做精,聚焦打造一个爆款型内容,才有出路

玩内容,写软文、拍图片、做视频,标题、文案都是其次,关键还在故事线,以及说故事的立场、姿态、道德、以及说故事人的身份。

以前写新闻的口吻,换到新媒体是玩不转的。新媒体得口语化、得拽、酷、萌,要知道顶、赞、赏、转的深层含义。

最重要的要从用户的利益和感情出发。

谈及商业模式,老赵笑了,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

其实很简单,有好的内容,就有用户,让用户参与创造内容,就能赚钱了

从老赵的三顿饭,我看到了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缩影,理解了他们的痛与快乐。

如今,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

我想,媒体人对于新媒体趋之若鹜,其实不是表面的职业、创业、投资转型,那么简单。

新媒体的隐性权利价值正在逐渐凸显,从国外政界、投资机构、商界权威对于媒体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二。

根据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也许,作为新媒体人士,我们也该思考,如何做出有价值的新媒体产品?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