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前,一位朋友要送我生日礼物,我说可以,但是价值不能超过十块钱。
她知道我爱书,有藏书的癖好。于是送了我一本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签名版,有些年头了,书皮泛黄,摸起来,格外有气场。
这本书我一直珍藏着,从北到南,漂泊了几个城市。
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老师不幸病逝。
某一天,我无意间进入他的粉丝交流圈,有粉丝在群里喊高价收购史铁生老师的签名书,一万一本,甚至更高都可以接受。
完全是有价无市。
我突然想起:我有一本!
可惜是孤本,这书对我有特殊的意义,自然不会卖。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到签名书的收藏价值。
作家都有粉丝,粉丝对偶像的崇拜,超乎正常人的想象,就像很多明星用过的东西,在他们的粉丝圈都能拍卖上千上万块。
2
我开始慢慢留意这个市场。
什么人在做这个?
做签名书的人,是个相对封闭的圈子。一般人很难进入,因为行业的准入门槛高,得懂书,懂藏书,得有作家资源,能打通关系,能找他们签名。
在孔夫子二手书店,有一群书商在做这个,但是签名真假难辨,价格混乱,因为他们没有签名的过程展现,对大众来说,缺乏信任感。
高晓松有个杂书馆,里面几乎都是收藏级的书,包括民国时期乃至一些已故大师的手稿,艺术价值无法估量。
不过高晓松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写书、说书,但是不卖书!
另外,有一些自媒体人也在做签名书,因为有稳定的内容输出和粉丝积累,又懂藏书,能搞定作家,做签名书相对容易。
什么样的签名书受欢迎?
经典总是少数,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签名书毕竟不同于普通商品,具有文化属性。做签名书,需要一定的文学鉴别力和市场敏锐度。
流通于藏书市场的签名书,多是有一定年代的,例如沈从文、矛盾的签名书,市场成交价是3万元左右。鲁迅的签名书,被炒到了60万一本。莫言老师的签名书曾一度很热,被炒到了18万元一本。今年陈忠实老师的《白鹿原》,也被炒到了1万-3万一本。
建国以来,出了很多茅盾文学奖,这是国内最权威的大奖了。但是能跑赢时间的作品不多,多数被遗忘了。能成为经典的也就《白鹿原》、《长恨歌》、《秦腔》、《一句顶一万句》、《尘埃落定》,其余多数成了过客,能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未必可以写入中国文学史
其实等我们博览群书后,就能判断什么是好的作品?什么是有生命力和投资价值的作品,自然心里有数。
签名书的好处?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对大众的刺激,文学再次被拉回普通人的视线,一本18万的签名书,更让人体会到了名家的震撼力。
很多读者可能一辈子都无缘相见名家。但每一本签名书,都是作家用心签出的作品,这就意味着,在作家的一生里,有六十秒是专门为你停下脚步,特意为你签名,但是通过签名书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殷切的关怀之心。
签名书无论是自己读,给孩子读,做投资,当作礼品送朋友送领导,都是十分受欢迎,且益处巨大!
没有比这更有意义,有价值又独特的礼物了!
3
我曾有幸找过赵德发老师签书,赵老师自己也在藏书,他有一面书墙,价值200多万。看到的人无不震撼!
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信!
我也梦想有这样一面书墙,有一个家庭图书馆。夜深人静,徜徉书河,与先知们交流思想、畅谈人生,痛快!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在青春迷茫期,读书就是精神上的指路明灯,让我找到人生方向。工作后,每月发薪水后第一件事就是买书,每年坚持阅读100本。时至今日,也收藏了上千本书。
读书,是一场无止境的探求。对于我的成长,影响深远。
从投资角度来讲,收藏签名书和定投基金一个道理,有升值潜力,又能给后代留下一笔丰盛的精神财富。
收藏签名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分享出来,希望找到更多爱读书、爱藏书的朋友,以书会友、提升思想格局,齐享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