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那天,我要来了秋天第一杯奶茶。
然而,阿拉蕾说晒奶茶不如晒单,刚好还没晒过单,就来一次吧。
3W人民币的利润,也许对大家来说很一般,但期间有些心得和技巧,还是迫不及待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01
从"Hello"开始
这个客户的询盘,来自2020年的广告。
当时客户的询盘就只有“hello”。
这个客户当时了解我们网站的情况,2月4号来网站一次,7号再来时才发出的询盘。
看了我们网站挺久,哪怕只是hello, 只是我们当时没有弄在线聊天所以就没有继续说话。
汪晟师父这次的更新课程里,特别强调了对客户的调查。
知道客户的情况才知道要对这个花多长时间。
首先客户愿意看那么久,但是只留下那么一句“hello”。
我当时觉得她可能喜欢在线聊天,因为竟然也不多说一句话。
于是我通过她留下的电话号码,WhatsApp了一下。
当时就常规的聊一下,发准备好的销售文档什么的,像常规一样回复。
然后之后的日子平淡无奇,现在回看,我不是个好销售,我当时居然没有get到她的点!
她提到要先看质量,我提的是我们都是根据要求定做的。
真是该打......
销售失败,继续客户跟踪
02
持续跟踪,拿捏了
但是我是一个优秀的调查人员,并是个好的记录员。
我当时根据调研就留下了备注:“Keep follow up per Month”
这是我的习惯,我不喜欢分类为“重点跟踪客户”这类名称,我只喜欢用到底要干什么的分类。
用英文是因为我计划,未来是会用这个系统培训管理国外的业务员。
我的跟踪属于灵感型的,有灵感的时候去跟踪一下。
但是这类客户经常被我看在眼里,每当我进入客户开发时间段时,这些客户都在我眼前被分析一下。
再撩上他时,被问世纪难题:你们是工厂嘛?
回忆起她当年看我网站那么久,我非常肯定,她愿意发出询盘肯定不是介意工厂这件事的。
所以我大胆的回答了,我们公司的定位:
a.我们组装很多材料时,灵活性比工厂更好。b.一站式,一起发货,在运费平衡下,省时省力。
另外补充了一句:
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去找更好的价格,更合适的厂家,我们只是供应商之一,你可以比价选择,只是我们坚信我们所找的资源也不差。
现在回看,表达一般,哈哈哈,也许当时语境对了,客户理解了,也选择了跟我们合作。
当然,这也许只是刚好运气好,进入了个开发采购期。
但至少我没有放弃努力:)
客户邮件表现
这个客户,在2021年5月份开始成功合作。
但是立秋的这个单子也是从那个时候谈过来的。
当时我做一个雏形玩具,还发了个自己倒腾的变形在米课圈。
现在已经完全不是这个产品,也不是这个材料了。
在做这个客户的单子的过程中,客户喜的logo是单色,我做了个事情,我要了潘通色号,本来客户没有,就让去确定一个。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她把控颜色的一致性,即使是不同厂家定制的货,从而体现作为中间商的实力。
我的做法是:在淘宝上买了,这个色号的潘通色卡,一张20元。
每次都拿这个单片色号的潘通色卡去要求厂家拍照给我生产过程中的对色。
减少了沟通,方便了工厂,他们不需要再去找什么色卡,还只有一本,事情搞到最简单一般都愿意帮忙,我也节省了很多对来对去。
在初步开始意向呈现且告知想什么时候拿到大货之后我就开始创建商机。
商机的进程情况如下:
进程zoho自带
03
复盘:客户终身价值
从系统的记录看,到目前已经有了那么多链接,也了解了客户更多,调研到了更多客户的情况。
用户分类标签图
从目前来看,这笔单子今年创造3W利润没有问题。
且是有发展希望的,是个可长期一起发展成长的客户。
如何判断呢?
首先了解客户的运营模式,从而知道客户的下单模式,下单频率,下单数量随着什么变化。
汪晟师父最新的课程更新就有例子,他如何判断一个新询盘,决定自己花多少精力。
其实学汪晟课程是最容易能接触到各种客户的形态的,师父也最提倡我们去研究客户的各种动态情况。
之后以终身价值来判断接下来可以花的时间,和可促成的项目了。
提到终身价值,去学习颜sir的线下SIO课的时候,当时提到广告的设定,按客户的终身价值来反推,而得到自己的策略。
当时觉得这是个好角度,但是领悟不是很深刻。
我当时已经学习了leizi 的广告投放,并已经进行实践,已经先有一套自己的策略。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加上颜sir社交课的学习和实践,越来越理解在圈养,打磨子弹,投喂的意义所在。
结合老华的商业小课,在那种从商业模式推演,看到终局,以终为始时,中间的操作都变成做到位,结果自然呈现。
当然也看到了我这个小项目的结果真的是小,这倒是我可以接受的。
但还被汪晟师父和冰大的讨论我倒是惊喜不已。
给大家看看,这个客户就是来自于广告,来自于一个搜索量只有50的词:
那其实广告的投资回报率只是正向,大概投了2万,赚了5-6万至今,我因为动作慢,实践很多时间,转化成订单太慢。
我认为这个投资回报率不够,且接到订单的节奏支撑不起广告费的轮动。
业务转化和网站文案的相互结合要再优化。
秋天晒的第一单就到此了。干货不多,只是晒晒。
而这个客户的价值远不止于数值利润。
这一单一接,让我真正走通了一款定制玩具的流程。
了解了不少工艺,且经过好几个月,因为量少不好意思的找了很多个供应商,终于目前找到一个质量,价格和配合度都比较匹配的一个供应商。
我也正准备围绕这个工艺,做一系列的文章和可做的东西做我网站的内容。
因为我在工厂呆过,深刻的理解工厂的设备就是工艺,而工艺本身可实现的东西远比工厂现在做的多。
只是很多时候都是客户到眼前碰撞,然后工厂说这样实现我们能做啊,很少先展示工艺去延伸,我们的工艺可以做什么,其实是可以涉及很多行业的。
这个客户让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完成一个玩具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