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外贸人,如果开发不到客户,基本算是还没开始就被拍死在起点上了。
这样讲或许残酷了点,却不得不承认对于我们来说,有了客户,才会有后续的一切可能。
开发客户失败的原因总是有很多种,但归根结底无非是自己远没有能力让客户找上门来,又难于主动去开发。
甚至会因为一封封开发信石沉大海挫了锐气,连看到潜在客户也变得怯懦而不敢联系,这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但其实,这件事真的有那么难吗?
大家不妨来看看米课圈@Sally_Yu同学的经历分享;
休完产假刚刚回到工作岗位的宝妈,一个月就成功开发了7个品牌客户,直接惊呆老板......
这短短的几个月内她掌握了什么秘诀,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呢?
思考、再总结,或许你会有自己的启发。
-01-
2018/12/13购买了汪晟米课,这个时候,我正在家里休产假。
汪晟老师的课程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学习到了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内容。
让我不停惊叹,欢呼,原来课程还可以这么录,原来市场可以这样开发,原来外贸可以这么好玩。
我最最最喜欢,最痴迷汪晟老师的课程,看课会上瘾,像看欧美大片,根本停不下来。
我一口气把课程看完了,后来又来回看了三次。
我感觉我的思维被打开了,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思考问题。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外贸充满信心。
当时的我正在休产假,学习到方法暂时没法落地,我在心情激动的同时也在担忧,这些方法真的有用吗?
会不会看似高大上,实际却无法落地呢?
先不管这些,我开始认真学习。
我学习的方法很笨,很老土,第一遍把视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第二遍一字不落地做笔记,第三遍挑重点学习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我习惯于用有道云笔记,可以随时查看笔记,手机电脑同步。
一字不落地做笔记,把课程中的图片和文字全部记录下来,这样我可以随时翻看课程中的内容。
因为要带娃,做笔记不方便,我便用讯飞语记把老师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并用手机截屏把课程PPT保存下来,根据老师课程一篇篇整理起来。
我知道自己用的是最笨的方法,非常耗时。
但我知道,自己并不是聪明的学生,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我必须要通过这样一字不落地记录才能记住老师的新观念,领会一丝精髓。
汪晟老师的学员问答区也是宝藏,我把学员问答也收集起来并写上自己的感悟。
-02-
2019年2月11号(初七)回归上班。
我开始把汪晟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结果让我惊叹,一周开发两个目标客户,一个月内成功开发7个品牌大客户。
我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把公司现有客户全部整理起来并分析他们,他们的生意模式,他们有什么特点?
他们为什么选择和我们合作?他们有哪些竞争对手?明确客户定位:品牌商,制造商,终端客户。
“他不是一个人”任何一个生意,一个公司都不可能只有一家。
研究你的现有客户,找到和他们有相同生意模式的公司,确认开发客户列表。
我是通过Google搜索,owler等去找的类似客户。
销售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看上一个客户就去联系他!
其实这些客户我以前就知道,都是上市公司,部分是世界500强,当时我不敢去主动联系,因为我觉得自己工厂太小了,世界500强的公司看不上。
但是学习完汪晟老师课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思路,“谈谈不要钱,谈谈不要命”。
有何不可呢?
在联系客户之前,有个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客户背景调查,你得了解客户的前世今生。
除了看公司网站,Google搜索(具体方法很多米友都已经分享过啦),我在这里重点强调两个方法。
-03-
一是Wikipedia维基百科,这个工具大家都非常熟悉。
因为我的目标客户都是行业品牌大客户,维基百科里面会详细介绍公司前世今生,主营产品线,生产工厂,收购情况等。
很多时候你想开发的这个品牌是属于某个母公司,不负责生产,那我们应该去联系这个母公司,而不是这个品牌。
以APPLE公司为例,我会重点看总部,产品线,创始人,Manufacturing(会详细介绍工厂信息)。
如苹果公司会直接写明苹果不生产,全部委托ODM中国代工厂,例如富士康。假如你想成为苹果的供应商,你应该去联系富士康而不是苹果公司。
重点看Acquisitions收购,了解公司的收购情况,找到母公司和背后的大BOSS公司。
很多品牌和品牌之前都是互相收购的,或者是属于同一家母公司,或者是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在去联系之前务必搞清楚这些关系,不可贸然联系。
第二是下载目标客户年报,并仔细阅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汪晟老师有具体讲过这个方法,使用investor relations 目标公司名就能搜索到了。年报里面会详细介绍公司资产情况,主要事业部,生产工厂,管理团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还是使用有道云笔记,给每个客户分别建文件夹。
我把从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信息,分类全部放在这里,尤其是时间久了,可以随时查看,刷新记忆,避免重复搜索资料浪费时间。
前期工作做好后,就可以着手写开发信了。
老师说过,难的不是找客户,而是找到切入点,开发客户。
我们前期做的所有准备工作,信息搜集工作,都是为了找到切入点。
我是采用两种开发信发送方法:
一是针对每个公司群发
二是针对公司管理层,采购,工程师一对一发送。
说到发邮件,有个老生常谈的工具一定要用起来,那就是Hunter.
输入目标客户网站,就能找到所有网上相关的邮箱,这些邮箱统一先发一遍邮件。
用的就是汪晟老师的开发模板(如下)。
每个公司的邮件都是针对性的,邮件里面有写我们对客户公司及产品的了解。
让客户产生共鸣,让客户觉得我们是真诚实意写邮件来寻求合作的,不会认为这是随意群发的垃圾邮件。
不要忘了最后一句Call to action.
有好几个客户都是通过他们员工内部转发,让我联系上了直接负责人和采购老大,而且同事转的邮件回复率更高。
If you're not responsible, Please can you tell me who should I talk to? I'd be very grateful if you'd point me in the right direction. Thanks and have a great week.
再是,针对管理层一对一发邮件,这时需要用到LinkedIn找到相关负责人。
除了领英,我还特别喜欢阅读客户年报,一般年报里面会详细介绍Management Team,还会附上照片,你可以从里面挖掘到一些很有价格的信息。
一对一邮件模板我就没有啦,每个客户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这个公司,总公司是瑞典的,我在他们公司年报中发现了这张合照,给他们每个人都分别发给邮件。
中间这位男士是CEO,我在邮件里有提到 “Wow, you are the tallest man in your team” 并附上合照。
客户当天就回复了,非常惊讶我在哪里找到他们的照片,后来直接介绍我去联系中国工厂负责人,我们目前已经正式成为他们的供应商。
还是一个瑞典的客户,我在年报了发现下面这段话,知道客户把生产全部转移到中国,而且全权委托国内某知名代工厂,现在他们只做品牌,不生产。
文中还有提到当时他们的产品经理Torbjörn曾经在深圳呆了两年多,专门指导生产。
我在邮件里是这样写的:
I'm really impressed by your professional and hardworking attitude that you were spent nearly two years in Shenzhen to cooperation with personnel and won a big success.We have the same missions with you, we're here to support your brand and reputation.
客户收到我的邮件后特别感动,还回复我说:
Yes, I remember those days, it was hard but really fruitful...
就这样,我跟客户聊上了,他直接介绍我联系他们代工厂采购负责人,目前我们正在给他们打样。
-04-
然而,联系上了只是第一步,后面的事情还有非常多,还需继续努力。
由于我们行业的特殊性,是给客户做定制产品的,后续还有报价,打样,审厂,试产等。
目前开发的7个客户,有三个我们已经正式成为供应商,还有四个还在打样,审厂环节,加油!
我的老板都惊呆了,我能找到这些客户,这些客户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哈哈,没有不可能,谈谈不要钱,谈谈不要命!你不去联系下怎么知道,就算这次不行,没关系,混个脸熟呗!
今天就是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开发成果,给大家一点信心。
在此非常感谢@汪晟老师,谢谢你把我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认真学习汪晟米课,并落地实践,相信你也可以,大家一起加油吧!
- 能挖掘,够专业,敢谈谈-
开发客户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样艰难。
挖掘搜索出所有的潜在客户,再以你专业的手法去调查出他们的背景信息,找准切入点。
不忽视任何一个客户、不放过分毫的蛛丝马迹。
如果能做到上述,万事俱备,就只欠“一谈”了。
“谈谈不要钱,谈谈不要命。”
英雄只怕无用武之地,你目标明确、有备而来,还怕什么?